初中地理教育教学以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将地理学习方法和地理思想教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内在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及一定的地理品格,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成长成才。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洋河中学努力实现“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育人民满意的学生、创人民满意的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科学实践初中地理教学新模式,积极开展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初中地理教材的基本内容,创造出适合的情景,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营造更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初中地理教学质效提升见实效。 夯实教学实践与突破的基础 学校教育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掌握学习方法、激发思维活力、提高认知水平、形成再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不断加强教学管理,细化学法指导,夯实学科教学实践与突破的基础,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用好上级帮助。胶州市教育和体育部门领导走进教师办公室,与教师亲切交谈,对新学期的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为洋河中学的发展描画了美好的蓝图;胶州市教育和体育部门教研室初中地理等学科教研员深入课堂,认真听取教师出示的常态课,对他们的课堂教学予以精准把脉,并就新形势下构建高效优质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方法进行了指导;胶州市教育和体育部门教学研究科开展诊断性听课,并就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针对性指导,要求教师不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研究教材、研究学习、研究教学方法,把讲和学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内部思考。学校成功举办“公开课优质课成绩分析座谈会”,与会人员畅所欲言,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尚存不足、探寻提升策略,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探索出路。举办以“书香上合·静心读书·潜心育人”为主题的为期一个月的教师读书活动,培养教师“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推动书香校园及学习型学校的建设。 争取家长支持。学校采用包班、入户实地走访的方式,开展以“千师访万家,为爱续新航”为主题的家访,着力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凝聚家校育人合力。家访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建议要让学生多阅读、多运动、多劳动,鼓励学生提前做好规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访结束后,学校组织召开反馈会,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反思,以便进一步提高后续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肩负着为青少年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品格的重要责任。学校树牢“强教必先强师”理念,抓住新课标实施的东风,优化人才“引、育、留、管、用”机制,搞好教学团队的建设,以教师个体的提升带动团队的建设,为初中地理教学新模式的实践夯实人才基础。 提升教师能力。学校启动“洋河中学名师培养工程”,创新教师培养方略,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努力挖掘并培养身边的优秀教师,为教师搭建平台,对教师寄予厚望,让教师展示风采,使教师逐步成为敢挑大梁、能扛大任的教育中坚。目前工程实施已初见成效,胶州市名师、青岛市优质课一等奖、青岛市优秀班主任、青岛市教学能手等荣誉相继落户洋河中学。学校派员参加“胶州教育大讲堂——中小学科技教师无人机教学应用专题培训”,提升科技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辅导能力,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实施精细化管理。学校将学科组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坚持“统一进度、统一课件、统一练习、统一作业”的“四统一”要求,牢牢抓住课堂教学的预实施,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把好首道关口。继续贯彻“三课一听”(教研组长样板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领导干部随时推门听课)制度,实施“听后立评,评后跟踪”的基本模式,让领导干部听课后既能指出课堂优点,又能发现课堂不足,对教师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监控和指导,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情景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发展。洋河中学把地理核心素养与学生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情景,赋能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更主动、深刻地了解地理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创新课堂情景教学。洋河中学主动创设丰富多样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情景,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感染力。一方面,开展课堂游戏,设计抽卡片游戏,在卡片上设计地理趣味知识点,由学生随机抽取,或解释卡片上的地理现象,或背诵地理名词解释等,答对的学生可以进入下一关抽卡片答题环节,最终的冠军可获得相应的奖励;另一方面,活化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增加问答情景,提出“我们和大自然的关系”等开放性问题,让不同的学生来作答,每名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感受到学习、交流的快乐,如让学生针对上课当天的实际情况,描述当天或近几天的天气状况,带领他们从日常的天气图中了解天气,更好地理解地理的重要性。 创新实践情景教学。洋河中学积极创新实践情景教学策略,在真实的情景中开展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丰富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以《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为例,为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学校周边的河流,观察河流的流向、流速等内容,让学生以更快的速度理解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觉地参与到课本知识的交流与沟通中。在研究“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学校、小区开展的垃圾分类等活动,引导他们从现象看本质,理解初中地理可持续发展知识的内涵,实现地理思想的内化。 创新信息化情景教学。洋河中学不断创新信息化情景教学方式,在课堂等多场合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场景,强化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为例,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外利用互联网去搜集与香港有关的城市资料与地理信息,并在课堂上交流展示,促使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更为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与内容。同时,教师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信息制作成小视频、PPT或海报,提升他们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杜文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