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核心命题。德州学院药学院以“数智化、场景化、多元化”“三化一体”的教学体系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其成果经验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参考。 数智化赋能 打造生物制药专业课堂新生态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模式革新提供了更多可能。德州学院药学院以数智化为引擎,优化教学流程,推动课堂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智慧教育平台筑基,实现教学流程智能化。学院深度整合学习通、雨课堂等智能教学软件,融合虚拟仿真实验、在线课程资源库等多元化功能模块,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智慧教学生态系统。在课前环节,自动推送包含微课视频、预习课件、知识图谱等在内的个性化预习资料包,实现“因材施教”的精准化学习引导。在课中环节,平台提供丰富的互动教学工具,支持随堂测验、分组讨论、实时弹幕、在线投票等多种教学活动形式,有效提升课堂参与度。在课后巩固环节,根据课堂表现数据生成作业,并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要点。基于收集的实时数据,教师可精准定位班级整体及个体学生的知识薄弱环节,动态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重点,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促进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大数据驱动,构建教学质量动态监控体系。通过整合课堂签到数据、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数据等多源信息,构建了教学质量动态画像。数智技术的深度嵌入有效改善了学院传统讲授式课堂中存在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和课堂参与度较低等问题。 场景化重构 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为培养这一能力,德州学院药学院与企业深度合作,构建校企协同的场景化育人新模式。 实践场景进课堂,破解“学用脱节”难题。学院运用数智化手段构建模拟实践场景,通过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工具,为生物制药专业教育提供了高度仿真的实践环境。具体而言,学院利用虚拟仿真平台等,构建了完整的生物制药虚拟仿真工业流程,涵盖了从菌种选育到药物分析的全产业链环节。通过这一系列虚拟仿真实践,学生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还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反复练习,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同时,这一模式也为生物制药专业课程体系的串联提供了有力支持,实现了从基础理论到应用的完整知识链的贯通,为培养高素质的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导师制护航,实现“教—学—研”深度融合。近年来,学院推行导师制,旨在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能够深度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还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师不仅在学术上给予学生指导,还积极鼓励并带领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竞赛,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随着导师制的深入推进,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竞赛的意识显著增强。近两年,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表现优异,累计斩获30余项奖项,其中包括10余项省级以上奖项,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成功获批了近2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其中10余项为省级以上项目。通过导师制的推行,学生不仅能够在学术上得到系统指导,还能在实践中锻炼综合素质,提升竞争力。近两年,生物制药专业考研率显著提升,2023和2024年度考研率达到40%。目前,学院致力于进一步深化导师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科研与创新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和竞赛的机会,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多元化助力 重塑“教—学—评”育人体系 学院积极顺应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打破期末成绩定胜负的局面,构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建立多维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院运用智能化系统,建立了一套全面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这一体系融合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以及企业人员实践评价等多重主体,旨在从多个维度全面、细致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评价侧重于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课堂参与度及作业完成情况;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相互学习,促进共同成长;企业人员实践评价则通过实践实习工作,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适应职场环境的能力。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确保了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发展动力。 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注入教学创新活力。学院通过教学理念的持续创新,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教学资源中融入数字化、网络化的多媒体资源,则为教学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同时,学院积极建立与完善教学平台,如在线学习平台、互动式教学系统等,为多元化教学方式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上,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在学院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广泛应用。这些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翻转课堂,学生可以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则更多地进行讨论与交流;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通过实践来深化理论知识;案例式教学则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与探讨,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这些教学方式的实施,有效达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德州学院药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了“数智化、场景化、多元化”“三化一体”教学体系,有效激发了课堂活力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等方面显著提升。经过实践检验,该模式已凝练出“院内推广—校内深化—跨校辐射”的三级推广形式:通过院级实验形成标准模板,依托校级资源联动构建协同育人网络,借助跨校合作实现经验辐射,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经验。 (朱超 范娜 王晓玥 姜晓宁 侯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