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0 星期四
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加强团队建设 提升研究生导师素养

  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拥有全国第二个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成人教育学是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和山东省“高峰学科”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曲阜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研究生导师团队依托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基于ADDIE模型的研究生导师培训研究与实践”等项目,积极推进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历经8年探索,构建了“师德为先、能力为要、系统联动”的“三位一体”团队建设模式,为破解导师团队建设难题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

  审视问题

  直面团队建设困境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加强导师团队建设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之前,曲阜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其一,导师职业素养标准模糊化,缺乏可操作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二,导师培训碎片化,未形成系统化的专业发展路径;其三,梯队结构失衡化,存在一定的代际传承不足;其四,学科协同薄弱化,跨领域创新效能亟待提升;其五,经验共享阻滞化,阻碍团队育人经验的积累与转化。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继续教育学院研究生教育的提质增效。基于此,研究生导师团队经过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构建起“师德为先、能力为要、系统联动”的“三位一体”团队建设模式。

  创新实践

  构建多维协同的团队建设体系

  团队凭借深入的理论研究,创新构建起囊括“师德垂范、学术引领、潜心育人、团队协作、创新驱动、学科整合”六大维度的“师德素养+专业能力”研究生导师核心素养模型。该模型进一步细化为23项具体行为指标,使每名导师都能找到精准提升路径,为导师专业成长绘制精准“导航图”。与此同时,为打造研究生导师快速成长通道,团队研制了“三大系统+十三维度”的研究生导师培训内容与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了“分类开展+全员覆盖”的培训体系。针对新增导师开展全能力岗前培训,支持中青年导师到国内高水平大学访学研修,提升学历层次和学术引领力。同时,实施“2+2+2”培训方案:每学期利用中国教师博物馆开展2次师德现场教学,开展2期导师沙龙和2场专题报告会,形成了覆盖全体导师的“预备—准入—提升—进阶”的培训链条,有效提升了导师的素养。

  为有效解决导师梯队断层问题,团队打造了“资深—中年—青年”三级导师学术梯队。资深导师把控学科发展战略方向,中年导师专注科研难题攻克,青年导师负责创新突破,各层级角色定位精准明晰。为促进青年导师成长,聘任资深导师担任“青年教师成长导师”,举办“青蓝相继教师成长工作坊”,成立“青年导师发展共同体”,助力青年导师从“跟跑者”成长为“并跑者”。

  在跨界融合领域,团队积极联合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组建“任务驱动型导师联盟”,实现跨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联合本校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授,聚焦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开展跨领域研究,打破学科局限,显著增强学科整合力,不仅催生了5项国家级别项目,更培养出一批复合型创新人才。

  另外,基于导师研究方向、学科背景、指导经验,团队还组建3个“导师互助小组”,围绕课程教学实施、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和优质成果产出等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开展经验交流,提升团队协作力。实行“有组织指导”,建立“多导师联合指导制”,构建3个“学生成长共同体”,发挥不同导师专长,协同指导研究生学习与发展,有效激发协同育人活力。

  成效显著

  打造研究生教育新高地

  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曲阜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团队建设方面,该团队2次获评校级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在团队成员中,2人获评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人享国家特殊津贴、山东省特殊津贴并获得“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获评济宁市优秀共产党员。团队成员累计获校级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等50余人次。团队成员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多次受邀在各类学术场合作报告,成果被广泛认可和引用。在人才培养方面,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2017年以来,研究生共获得23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包括5篇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项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奖等。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多名毕业生考取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博士研究生,继续教育学院两次被学校表彰为就业先进单位。在科研成果方面,团队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山东省教学成果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17项省部级以上奖励。

  (高小军 何爱霞)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高校新风 08加强团队建设 提升研究生导师素养 高小军 何爱霞2025-04-10 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 2025年04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