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育视窗
2025-04-04 星期五
绵阳市游仙职业技术学校
“四力并驱”构建中职教师培养体系

  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绵阳市游仙职业技术学校对于中职教师分层分类培养机制和路径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探索,构建教师能力培养体系,形成教师能力培养范式,为举办高质量的县域中等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以“双实”涵养体系提升教师价值引领力,多措并举实施师德师风建设

  绵阳市游仙职业技术学校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能力素质的第一标准,坚守底线要求,不断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推进构建全链条的师德教育体系,一是“地企院校”共建多功能师德教育实体平台。借助外部资源打造的校内思政研究中心、专业思政教师创新团队、师德讲坛、思政教育实践基地等协同开展思政教育研究和实践。二是设计多形式师德实践活动。依托“思政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高校—中职—企业”三方联动思政教研网络、“师德践行计划”等师德实践活动强化道德感悟。

  学校以构建完善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为核心目标,多管齐下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为打造一支德才兼备、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奠定坚实基础,有力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双课”质量体系提升教师课程教学力,引聘和培育行业领军人才

  提升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水平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绵阳市游仙职业技术学校始终坚持系统化、体系化、整体化的原则,构建基于顶层设计、内涵建设、机制创新、成效评价“四位一体”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

  “双主体”建设高质量课程。学校将基础性要求同特色化发展有机结合,构建“专业型”与“技能型”并存的育才模式,分类培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带头人和技术技能大师。一方面牵头成立“绵阳市游仙军民融合职教集团”区域产教联合体,引导13个专业组建60余个“企业技师+专业教师”课程建设小组。另一方面,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搭建课程体系,开发课程资源落实课程标准动态更新机制,联合企业共建优质教材,出版教材近10本,1本入选省级规划教材;支持教师运用数字化平台和资源建设在线课程,1门课程获评省级精品在线课程。“三结合”打造高质量课堂。通过组建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加强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建设,以“研训结合”夯实教改研究;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教赛结合”检验课堂教学效度;与时俱进更新课堂教学评价管理办法,以“教评结合”保障课堂质量。

  以“双进”行动体系提升教师岗位实践力,构建具有创新精神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模式

  绵阳市游仙职业技术学校紧贴地方产业办专业,专业布局更加合理。学校联手70余家单位成立绵阳市游仙军民融合职业教育集团,引企入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专任教师在校内基地岗位实践一年不少于32学时。“多形式”教师进企。根据教师实践能力发展需求,与所在地区十几家企业合作建立校外教师企业学习基地,教师寒暑假到成员单位开展岗位实践。

  以“双链”服务机制提升教师社会服务力,构建具有创新精神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模式

  职业院校教师是学校与社会产业发展之间的连接枢纽,经过与社会深度融合,了解区域发展的真实需求,通过调整培养体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

  绵阳市游仙职业技术学校根植区域、对接前沿,加速汇聚办学资源和创新要素。构建校内服务能力成长链。在劳务办的基础上,组建社会服务中心,发挥社会服务资源整合功能;开设“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课程”,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建设校外多元需求培训链。学校携手当地政府部门、8个行业协会及40余家企业,拓展服务渠道,共同开展服务项目,共同打造3个社会服务品牌;面向退伍军人,开设汽车维修、电子商务等职业技能培训课程。

  近年来,教师发展专业精进、成果纷呈。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班主任能力大赛、技能大赛荣获国家、省级多个奖项。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荣获省级以上多个奖项。学校获得四川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四川省“双示范”建设学校、四川省“三名”工程在建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对于中职教师的培养路径和实践经验被推广至更广的领域。(陈雪梅 冯嫣)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04“四力并驱”构建中职教师培养体系 陈雪梅 冯嫣2025-04-04 绵阳市游仙职业技术学校 2 2025年04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