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6 星期三
文化铸魂 创新领航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体育学院北疆传统体育文化育人实践探索

  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的当今时代,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体育学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不断创新体育教学理念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成长空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疆传统体育文化育人模式,其创新实践与取得的显著成效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宝贵经验与有益借鉴。

  实践导向,深耕文化沃土

  北疆拥有丰富多彩且独具魅力的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包括跑、跳、投、骑、射等常见运动方式,需要参与者具有一定的力量、速度、耐力素质基础,同时也需要其具有良好的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例如,摔跤竞技的捉、拉、扯、推、压等多项基本技巧的综合使用,需要参与者以力量、耐力、敏捷作支撑;射箭项目需要参与者以较好的胸、腹、背、肩力量作平衡保障。这些传统体育文化项目本身具有较强的竞技性,既实现了参与者身体活动和乡土优秀传统文化的交融,又为其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北疆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崇尚英雄精神、恪守信义、开拓进取、追求欢乐幸福等,也为北疆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并使其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体育学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多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彰显了学院在民族团结进步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长期以来,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体育学院充分利用北疆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性、地域性、娱乐性、竞争性、审美性等特点,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将搏克、射箭、布鲁、沙嘎、抢枢、包根吉日格、喜塔尔、民族健身操等10项北疆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列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多角度将北疆传统体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体系,将北疆传统体育文化转化为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打造了具有北疆文化特色的学校体育品牌。北疆传统体育文化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与“五育”并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边疆地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提供了案例。

  创新导向,领航未来发展

  在推动北疆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课程化的过程中,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体育学院以国家政策和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南,科学合理选择契合点和融入点,将学科内容与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融合,制定并完善了相关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和教学大纲,创建了北疆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课程化的整体框架,搭建课程实训平台,形成了顶层设计、推进落实、检查考核等一体化工作机制。同时,学校组织统战部、教务处、团委、二级学院等多部门联动协同,建立了相应的保障机制,解决了北疆传统体育文化课程化的随意性、随机性、阶段性问题,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体育学院充分利用校园文化阵地,通过校运会、学生社团、校队训练、竞赛和展演等方式,将北疆传统体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生活,形成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北疆传统体育文化“第二课堂”,满足学生成长与积极参与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多元需求。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体育学院组织教师成立“北疆传统体育文化进课堂”教研小组,采撷民族学、历史学、教育学和体育学等学科知识,构建以学生为中心、问题导向的跨学科知识体系,推动北疆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推动北疆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课程化建设,建立不同学科知识互为驱动、理论与实践教学互为支撑的工作格局。近年来,体育学院以科研与教学改革为支点,教师获批立项一批以北疆文化为主题的省部级教科研项目,发表了一系列与北疆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课程化相关的论文,形成了教学与科研成果的互为转化,为北疆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课程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

  在北疆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课程化过程中,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体育学院创建了“课内外教育”与“理论与实践教育”的“两贯通”,推进学校“民族文化课程建设平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民族传统文化实践平台”和“民族教育学科建设理论平台”四大平台的有机融合,完成了北疆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的“两贯通、四融合”机制创建,提升了学院北疆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的效能。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体育学院通过北疆传统体育文化浸润,培养出一批扎根内蒙古的优秀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征程中,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体育学院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己任,不断深化北疆传统体育文化教育,探索创新育人模式,为培养更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乌日根牧仁)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10文化铸魂 创新领航 乌日根牧仁2025-03-26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体育学院北疆传统体育文化育人实践探索 2 2025年03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