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高教周刊·探索
2025-02-24 星期一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
深化产教融合 助力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坚持以产教融合为路径,聚焦贵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在人才培养和产业升级上取得明显成效。

  厘清产教融合的“两个逻辑”

  一是产教融合的内在逻辑。内在逻辑是指事物或现象内部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规律,强调从内部结构和关系中理解事物的运作方式。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认为,准确把握产教融合的内在逻辑,重点要搞清楚谁来做产教融合、产教怎么融合、在哪里开展产教融合三个问题。第一,搭建产教融合“立交桥”,把握产教融合的主体要素,解决谁来做产教融合的问题。主导产教融合的主体要素主要有政府、学校、企业,包括由其提供的政策、资源、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支撑要素。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将产教融合从二元结构拓展到六元结构,形成“政府+学校+企业+农户+金融+市场”的“立交桥”模式,提高了产教融合发展的支撑度和可实现度。第二,培育产教融合“双主体”,把握产教融合的运行规律,解决产教怎么融合的问题。校企双主体育人是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核心要素之一,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构建了“七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即学校工厂一体、教室车间一体、教师师傅一体、学生学徒一体、作业产品一体、知识技能一体、传承创新一体,实现了教学方式从教室到车间、从理论到实践、从书本到实操、从知识到技能的有效转变。第三,打造产教融合“孵化器”,把握产教融合运行载体,解决了在哪里开展产教融合的问题。“孵化器”即产业学院,是产教融合运行平台和载体。近年来,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成立了10多个产业学院,有效推动人才孵化、技术孵化、产业孵化。二是产教融合的外在逻辑。外在逻辑是指事物或现象的外部表现、联系或规律。产教融合的外在逻辑体现在政策、资源、技术、市场、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推动教育与产业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重点要搞清楚什么是产教融合、怎样深化产教融合、为谁深化产教融合三个问题。第一,通过产教融合的内在逻辑,即“立交桥”“双主体”“孵化器”,回答好什么是产教融合。第二,创造产教融合的外部条件,提升产教融合支撑度,回答好怎样深化产教融合。坚持产业、专业、就业“三业联动”深化产教融合。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围绕产业需求,精准调整专业结构,做到有什么产业就开办什么专业,把招生、培养、就业放到产业链上,确保产业、专业、就业高度匹配。坚持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衔接”深化产教融合。人才链是专业群构建的目标,有什么样的专业群就决定什么样的人才链;产业链是人才链服务的方向,人才培养紧扣产业发展需要,切实提升人才综合素质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创新链是科研,是产品研发,是解决产业链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助推产教融合、深化科教融汇的引擎。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通过“三链衔接”,形成产教融合发展、相互支撑的有效闭环。坚持抓二产、带一产、促三产“三产融合”深化产教融合。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作为涉农工科职业院校,坚持把产教融合的重点放在生态特色食品加工和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上。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的优势在二产,学校紧紧围绕乡村产业振兴“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想方设法推进与涉农企业的合作,紧紧围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开展人才培养、产品研发和产业孵化。通过抓二产、带一产、促三产补齐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短板。第三,激活产教融合的内生动力,提升产教融合实效度,回答好为谁深化产教融合。学校认为,深化产教融合要坚持“四个贴近”,即贴近政府、贴近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百姓。政府主导着产业发展方向,贴近政府,就是要紧紧围绕贵州省主导产业深化产教融合,破解农产品深加工难题。产业主导着人才培养方向,贴近产业,就是要围绕产业办专业,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市场主导着产品加工方向,贴近市场,就是要按市场规律和市场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助推产业发展。百姓主导着产教服务方向,贴近百姓,就是服务乡村振兴的立足点、落脚点。

  整合产教融合“六个要素”

  产教融合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学校三者之间的联动。政府、企业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体现在产教融合方面就是政策、资源、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的优化组合,即政府提供政策、资源支撑,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提供人才、技术支撑,企业提供资金、市场支撑。“六个要素”到位不越位,共同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在利益分配上实现各尽所能、提升产教融合社会价值的目标,解决政府产业发展问题、企业投资与回报问题、学校人才培养问题。“六个要素”相互支撑、共同发力,协同深化产教融合,有效调动了政府、企业和学校的产教融合积极性。

  实现产教融合“十项协同”

  一是协同制定招生计划。推进校企围绕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开展招生方案论证,制定招生计划,从源头上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贴近度。二是协同开展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双方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尤其是合作企业产业发展方向,共同开展专业论证,制定专业建设方案,提高专业与产业发展的贴近度。三是协同开展师资建设。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合作企业必须选派企业导师进校开展教学,尤其是带领学生开展实训、实习。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选派教师到企业兼职,参加企业实践,校企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四是协同开展课程建设。在专业建设的基础上,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邀请企业参与课程体系设计与论证,确定学校课程体系是否符合产业发展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五是协同开展教材建设。校企双方根据专业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校本教材,提升教材与产业发展的贴近度。六是协同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深入实施“两率一高”教育教学改革,确保50%以上的课程在实训基地开展,实验实训设备利用率达50%以上,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双方协同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赛。七是协同开展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双方共同对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进行论证,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八是协同开展实习基地建设。利用产业平台或产业学院资源优势,校企双方共同打造技能型实习基地,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共同组织学生开展实习,提升学生技能与就业岗位需求的匹配度。九是协同开展就业基地建设。按照产业、专业、就业“三业联动”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产业开展就业基地建设。十是协同开展科学研究。围绕产业发展,坚持科教融汇,把应用型科研作为链接学校和企业、深化产教融合的纽带,通过校企双方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同时将企业生产技术作为技能技术人才培养的生动教学资源,打造生动课堂。通过“十项协同”,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构建了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体系,内容全面覆盖学生培养过程。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何兴发)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探索 06深化产教融合 助力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何兴发2025-02-24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 2 2025年02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