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高教周刊·探索
2025-02-24 星期一
如何破解技术难题、疏通服务难点、闯过转变难关
探寻“一站式”学生社区治理新路径
  汕头大学理学院、至诚书院通过深度融合社会大课堂与社区小课堂,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政育人品牌——“铁枝连‘理’戏潮音”,将非遗文化引入学生社区。图为汕头大学理学院与至诚书院学生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学习操作铁枝木偶。

  曹玮/摄 王风奇/文

  “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精准对接学生多元化需求,不仅彰显了其独特价值,更推动高校教育服务实现从“教育管理本位”向“关怀服务本位”的范式转型。该模式依托实体空间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起涵盖学业辅导、心理健康、生活协助及职业指导的全方位服务体系,突破了传统服务分散化、流程碎片化的局限,通过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与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平台,形成了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主动响应体系,最终实现从被动应对到前置服务的根本性转变。

  范式转型:服务机制的三维重构

  高效配置服务资源,服务流程简约化。不少高校的“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资源整合与流程再造,构建了高效的服务机制。物理空间与数字平台的联结,确保了服务资源的高效调配,学生的需求能够得到迅速回应。服务流程简约化,减少了行政手续,缩短了等待时间,提升了学生的服务体验。同时,依托大数据精准推送个性化服务,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增强了学生对校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协同教育生态圈。

  大幅减少沟通成本,服务模式人性化。不少高校的“一站式”社区通过优化服务网络,减少学生求助时的迷惑和挫败感。借助服务指南、智能问答系统和友好窗口,学生能快速找到所需服务,降低了信息搜寻成本和误解风险。所设立的综合服务台和跨部门协调机制,避免了学生在不同部门间的奔波,使服务需求得到更高效的满足。同时,通过心理咨询、社团活动和工作坊等形式,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增强了学生与学校的情感纽带,构建了包容、互动的校园服务体系。

  合理激发团队潜能,人员架构扁平化。不少高校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引入扁平化服务模式,简化中间服务层级,缩短决策与执行的距离,确保信息快速传达。扁平化架构鼓励一线服务人员自主决策,激发了创新潜能,提升了服务效率。在高参与度的服务环境中,学生需求能够获得更加个性化和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此外,扁平化服务模式还促进了部门间的紧密协作和资源共享,减少了中间环节,增强了组织内部团结,为“一站式”服务的无缝对接提供了坚实的结构支撑,确保学生服务在高效的综合服务网络中得到充分支持与保障。

  转型阵痛:实践落地的三重梗阻

  当前,上述以效率为导向的革新在实践中仍然遭遇了一些难题。

  技术难题——数据共享与技术更新“各自为政”。一是一些高校使用的技术平台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各部门采用不同的信息系统,导致数据无法共享;信息传递效率低下,增加了学生申请服务的时间和难度。二是技术维护与更新存在滞后问题。由于预算有限和技术团队力量薄弱,系统故障影响学生的服务体验。此外,一线工作人员技术能力欠缺,缺乏必要的培训,使得系统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服务响应时间延长,降低了整体服务质量,弱化了服务成效。

  服务难点——需求多样化与个性化“众口难调”。一是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给服务带来了考验。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有着各自独特的需求,如学术辅导、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等,这些需求难以通过统一的服务模式得到全面满足,部分特殊需求甚至可能被忽视。二是个性化服务的复杂性增加了服务难度。个性化服务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定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专业技能。然而,现实中高校的资源和人力都是有限的,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此外,传统的标准化服务流程缺乏灵活性,难以迅速响应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变化,从而降低了服务的满意度。例如,当学生在面临学术压力或出现心理问题时,他们更需要的是灵活、综合的支持服务,而非一成不变的标准流程。

  转变难关——服务模式与校园文化融合“新旧碰撞”。一是一些高校的传统管理文化根深蒂固,新服务模式的推行要打破既有流程和体系,往往会受到部分一线工作人员的抵制。二是新服务模式的引入需要时间和磨合,师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重新学习和适应新的服务流程与管理方式。三是各高校拥有独特的校园文化和管理特色,新服务模式需要在尊重现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优化,既保持优良传统,又融入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

  生态再造:三位一体的协同进化

  破解上述实践难题,需要构建“技术—制度—文化”三位一体的改革框架,通过系统化工程实现服务生态的迭代升级。

  打破信息孤岛,技术平台统一化。高校要制定全校技术平台统一规划,明确信息系统统一化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路径。为此,应成立技术整合项目组,负责评估系统兼容性,选择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设计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和接口,并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和实施方案,以确保数据能够实现无缝对接,系统稳定运行。同时,还要建立监控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技术平台统一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技术平台有效、顺畅地运行。

  建立整合机制,资源共享高效化。在一些高校的“一站式”学生社区中,资源整合不足成为服务体系的瓶颈,各部门资源分散、信息不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建立高效的资源整合机制迫在眉睫。为此,高校需通过明确职责、加强部门联动,以及制定政策、设计制度、优化流程、规范操作等措施,建立全校性的资源整合共享机制,实现资源的高效共享,进而提升服务水平和学生满意度。同时,高校还可以邀请第三方技术专家提供咨询和指导,确保整合工作的专业性与科学性。

  强化部门协同,服务功能一体化。在“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模式中,跨部门协同与技术支持是提升服务效能的关键。各部门若缺乏有效沟通,会增加内耗,降低服务效能。因此,必须加强跨部门协同,并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为此,高校要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负责协调和推进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消除各种人为限制与障碍,促进各部门工作有机融合。同时,要设立跨部门协同平台,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确保各部门工作能够高效协同,实现一体化运行。此外,还要增加经费投入,推动技术更新与一体化进程,确保技术平台始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最后,要组建专业技术团队,负责系统的维护、故障的排除以及定期的升级优化,以提供及时、专业的一体化技术支持服务。

  未来,“一站式”学生社区将依托技术创新和制度机制的持续优化,更深度地融入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的各项工作之中,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全面的服务体验。进而,构建一个以学生为核心,既充满人文关怀又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育服务生态体系,不仅全面满足学生的各类需求,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唐喜芬系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王运来系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探索 06探寻“一站式”学生社区治理新路径 唐喜芬 王运来2025-02-24 如何破解技术难题、疏通服务难点、闯过转变难关 2 2025年02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