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育视窗
2025-02-12 星期三
鞍山师范学院
以新媒体艺术为翼 助力红色美育“腾飞”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凝聚的精神文化结晶,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新时代,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新媒体艺术的出现,为红色美育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新媒体艺术融合了多种数字技术和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以更加生动、直观的交互方式呈现红色美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提升红色文化育人效果。鞍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以下简称“鞍师美院”)充分发挥专业特色,积极探索新媒体艺术与红色文化和美育的融合路径,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社会责任感的艺术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到学生学习创作中

  鞍师美院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美育中的价值,将红色文化融入到美术各专业教学和实践创作中,深刻体现了红色基因在美术专业教育中对艺术塑造和培养的核心宗旨。学院根据国家美术类专业教学要求,以红色文化为基点不断革新美育理念,同时也不断找寻红色文化与现有新媒体艺术专业在教学实践上的交汇点,不断输出艺术创意观点和创作作品,将红色文化全面育人落到高校专业学科教学实处。学院积极发挥红色美育文化对美术专业创作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在创作中尽情展现红色文化创意,极大提升了学生对红色精神的理解力,充分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力,促进创作内容与作品类型的革新,实现作品的艺术与文化审美的融合统一。学院高度重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红色经典文化为桥梁,落实艺术创作、设计与学术研究的融合,借红色文化文创项目,实现多学科协同发展。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在当下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从红色文化中汲取成长力量,使其融入到学生的艺术与精神世界。学院以社会前沿领域的专业研究为基础,系统开展教学工作。通过明确红色美育文化在新媒体艺术专业与传统专业教学中的艺术价值和人文教育作用,帮助教师更清晰地把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和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学院积极推进红色美育文化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此推动学院整体建设,并促进学生在艺术学习实践和个人发展方面的全面提升。

  开展红色文化新媒体艺术文创实践,探索美育创新路径

  新媒体艺术是一门融合了数字绘画、视觉传达、影视制作、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多种艺术形式与技术手段的综合性专业。鞍师美院依托现有师资力量,将红色文化艺术文创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在AR红色文化文创项目中,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设计与创作,通过智能设备扫描文创产品即可获取相关历史资料、图片及音频讲解,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趣味性与参与度,又增强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此外,学院还开发了红色文化主题桌游,让玩家在游戏中了解革命历史,寓教于乐,使学习过程更加有趣。

  学院通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与项目,推动红色美育文化的应用实践,引导学生以自身专业特长参与红色文化的创作与策划。这不仅促进了美术专业多学科的协同创新,还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领悟红色美育文化的精神内涵,并通过专业技能实现其艺术与文化价值。鞍师美院利用新媒体艺术创作的红色文化作品,通过网络迅速传播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营造共同学习红色文化的良好氛围。

  同时,学院借助新媒体艺术的创新实践,积极推进美育课程建设,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美术专业课程体系和艺术风格。通过引导学生以红色文化艺术创新为导向开展学习与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促进了其艺术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学生在红色文化艺术应用实践中实现了自我提升,向社会传播了红色文化,充分发挥了美术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

  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望未来,学院通过新老专业的整合与新媒体艺术专业的完善,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实现因材施教。同时,学院将继续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文化机构的合作,开发特色红色美育项目。例如与当地博物馆、纪念馆合作,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强大众对红色文化的体验与理解。学院还将推进社会公益和文化交流活动,把学生红色美育文化教育成果向更广泛的社会领域推广,扩大红色美育文化教育的影响力。通过新媒体艺术与红色美育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既具备扎实艺术专业技能,又有深厚红色文化底蕴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艺术人才,使他们未来能够创作出更多优质的红色文化作品,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尽管前行路上存在挑战,但鞍师美院会继续凭借探索创新精神,推动新媒体艺术与红色美育文化教育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借助新媒体艺术的力量,为红色文化教育注入生机与活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马小瑜 李卓然)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04以新媒体艺术为翼 助力红色美育“腾飞” 马小瑜 李卓然2025-02-12 鞍山师范学院 2 2025年02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