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每所学校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我校是一所拥有120年办学历史的老校,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但在数字化转型的新赛道上,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学校的数字设施陈旧,部分教师对新技术充满恐惧,无法运用数字技术创新课堂和进行专业发展。 校长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的认同问题。为此,我有意识地通过各种会议、培训来传播智慧教育理论和概念,同时将数字化融入校园文化。学校搭建了“云上校园”,整个校园3D建模,重点场景精致化呈现。学校还借助区域教育数字基座,主动对接协助开发,实现了课后服务全流程管理的数字化。传统的申购、领用物资,请事假等这些日常事务同样以小程序方式实现数字化,让教师们在不断尝试数字校园带来的便捷度的同时,提升获得感和认同度。 校长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核心点。学校通过整体协调数字资源,搭建了学习培训、智慧课堂、精准教研、数据分析、智能评价五类教师专业发展场景,为教师数字素养的形成和数字化专业发展提供了全流程多场景的应用环境。我还深入数学教研组,与青年教师共同探索数字化备课、上课及教研,数学团队首次赴北京参加有关数字教研新样态研讨并进行课例展示。 校长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要做好示范和服务,着力培养教师的创新力。教师从认同到使用再到开发数字应用场景是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学校出台了配套的服务和激励机制,成立工作小组给予技术支持,校长示范引领激发教师活力。我带领教师们共同开发了“行政会议题申报”应用,实现了行政会议题的事先沟通,提高了开会效率。我还鼓励心理教师开发了心理健康关爱系统,提高了班主任与心理教师在特殊学生干预方面沟通的即时性。这样的定制程序,教师们自主开发了10多个,还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跃跃欲试。 (作者系上海市长宁区适存小学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