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已经被人工智能所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在未来会越来越显著。人工智能可以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如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创建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知识内容,如历史事件、科学实验等。人工智能还能生成个性化的学习材料,推荐更加适合学生个体的学习资源、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路径等。这些变化提高了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为学生和教师带来了更好的学习体验。作为校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趋势,并且去拥抱这种趋势。 对此,也有人忧心忡忡,担心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会取代传统的学校教育。但我依然坚信,教育之所以是教育,正是因为它有很多功能是人工智能所不能完全取代的,用温情、仁爱且智慧的心去唤醒、激发和引导生命潜能的教育属性不会变。学校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的地方,也是培育学生社交技能和情感智力的关键场所,而且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终身学习能力等应对未来挑战的关键素养也离不开学校这个场域。在人工智能环境之下,今天的学校应该承担哪些使命?那就是,站在后天培养明天的孩子。 在人工智能时代,新技术变革带来的是师生关系的颠覆性改变,师生关系由原来的教师教、学生学转变为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组织,由学生个体或通过学习共同体合力完成学习任务。师生关系的改变,伴随着的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这些变化将导致教学体系、学习方式、育人方式等的转变,这也是时代赋予学校管理者的新使命。为了顺应这种时代大势,我们有必要对育人体系来一次重塑。我们在课堂教学上,要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教学设计需要从单纯的知识视角转向素养视角,教学方式需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可以和人工智能互为补充,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教育体验。 人工智能不会完全取代传统的学校,但会深刻地改变学校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校长要怀着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更加注重个性化学习,创新教学方法、教育资源,确保学校在新的教育环境中保持领先地位,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外国语学校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