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教改风采
2025-02-08 星期六
四川师范大学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多维发力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科技交流愈发频繁,国际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作为一所历史悠久且影响力显著的师范院校,四川师范大学在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方面进行了诸多富有成效的实践,通过合作办学、学生交换、教师互访等方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校教育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

  开展国际化办学,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四川师范大学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派遣教师赴国外任教等方式,推动中国教育“走出去”。学校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的110所院校及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如日本广岛大学、韩国釜山大学、巴基斯坦信德大学等,以实际行动促进民间教育国际交流。

  为进一步营造国际化学术氛围,在校内建设实体化的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加强了与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区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对外交流“朋友圈”。这些合作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国际知名度,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留学机会。

  此外,为了增进国外本土中文教师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提升国外本土中文教师教学能力,学校开设了“国外本土中文教师来华研修班”。截至目前,已有来自俄罗斯、越南、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的46名中文教师参加培训。研修班的成功举办,帮助学员提升了中文教学能力,增进了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了中外语言文化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在这些国家的影响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四川师范大学致力于建设一支高水平、国际化的教师队伍。

  一方面,学校通过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聘请外籍专家和学者来校讲学或合作研究,提升教师队伍的多元性,这些海外人才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促进了学校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另一方面,学校持续优化教师培养培训体系,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海外研修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学校秉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国际交流理念,于2022年9月开始与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英国雷丁大学合作开展“师行万里”教师培训项目,形成了教师线上进修研学、线下研讨示范相结合的培训新模式。

  同时,学校相关部门不断完善职称评聘等关乎教师切身利益的政策,积极发挥制度杠杆作用,强化教师国际化培养的激励导向与配套支持,形成良性竞争和合作氛围,推动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优化学生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四川师范大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积极改革课程体系,增加国际化课程比例。

  学校不仅开设了“国际理解教育”等通识性国际理解课程,还引入了与其他国家文化相关的特色课程,让学生在校内就能领略到多元文化的魅力。同时,学校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紧跟国际学术前沿,了解行业动态。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海外实习和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2024年,学校同英国牛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联合发起“学行万里”海外名校课程周项目。学生利用假期前往英国牛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近距离感受海外名校的学术氛围,接触其教学资源,领略多元文化,拓宽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理解。

  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四川师范大学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从2017年起,学校全面实施了“十个一”教育养成活动,要求每名学生每学期完成一系列具体任务,如撰写1份总结、书写2封书信、参与3个场地的活动、参加4项特定活动等,并如实把参与国际活动记录在《四川师范大学学生成长发展手册“十个一”活动记录本》中。这些活动旨在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2021年以来,学校已成功举办3届“国际教育交流月”活动。活动期间,国际学术会议、海外名师讲座、多语种语言公开课、国际教育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轮番上演,为校园营造了浓厚的国际化氛围。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国际意识,还提高了他们参与国际竞争的积极性。

  (罗石巧)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03多维发力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罗石巧2025-02-08 四川师范大学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2 2025年02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