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的关键环节。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以“共建、赋能、提升”为核心理念,积极引领多元主体协作,整合高校、地方政府部门、科技企业及中小学等多方资源,共同推进山区教育的全面提升。通过合作共建附属实验学校、专项师资培训、顶岗支教援教、教研互助等多种方式,学院为山区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逐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山区教育协作发展经验。 多方协作:共建附属实验学校 山区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多方力量的协同配合。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在推动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提出并实践了合作共建模式,构建以学院为核心、地方政府部门引领、多方协作的教育发展体系。通过整合高校的学术资源、地方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中小学的实践经验和科技企业的技术优势,学院积极探索出山区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其中,“浙莲好课堂”项目以“聚焦核心素养,落实学科思维”为主题,依托附属碧湖实验中学、附属城北实验小学和附属人民路实验小学三所学校联合开展,为山区教育提供了创新性的教学改革方案。在实践中,三所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了多种探索。其中,附属城北实验小学作为“浙莲好课堂”项目的核心基地之一,承担着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任务。在学院理论指导和地方政策支持下,学校以学科课堂改革为切入点,将传统知识传授转向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面积计算”的数学课上,教师设计了“规划校园绿地”任务,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深化对数学逻辑的理解。这种项目化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科技企业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保障了数字化工具在教学改革中的有效应用。 这一合作共建模式的成功,得益于丽水学院在理论支持、实践指导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全方位赋能——学院定期派遣教育专家深入三所学校,提供课程设计和课堂实施指导,并组织专项教研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在该模式的推动下,三所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各展所长:碧湖实验中学注重科技融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人民路实验小学结合地方文化,探索多样化课堂模式;城北实验小学聚焦思维能力培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课堂改革路径。通过多方协作和持续探索,三所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为山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推广的经验。 专项培训:助力山区教师成长 为解决山区教育师资短缺和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构建了专项师资培训体系,为山区教师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专业支持。依托科大讯飞、阿里巴巴等科技企业的技术力量,学院搭建“虚拟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从在线培训到名师讲座,再到教学经验分享,全面满足不同教师的成长需求,显著提升了他们的专业素养。 在此基础上,学院承担了名师与名校长的培育工程,通过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相结合的模式,为山区教师设计持续发展的学习路径,帮助其在教学水平和职业发展上实现突破。过去三年中,已有336名教师通过培训显著提升了教学能力,多名教师在省级荣誉评选与科研项目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一体系化、个性化的培训模式,为山区教育提供了高质量的人才支持,助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这一模式在城北实验小学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的教师团队通过学院的针对性培训,从教育理念更新到教学技巧提升,再到数字化工具的应用,都展现出了显著进步。例如,一位英语教师在完成培训后,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设计出多个创新型教学项目,并在教学公开课中获得了省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这种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训模式,不仅推动了山区教育的改革,也为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顶岗支教:激发山区教育活力 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通过顶岗支教模式,为山区教育持续注入新活力。学院将高校资源与地方需求紧密结合,每年选派优秀师范生赴山区学校顶岗实习,既为山区学校缓解了师资短缺问题,也为师范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实现了高校人才培养与基层教育服务的双赢。 丽水学院每年选派大量师范生前往丽水各地山区学校参与支教工作,这些师范生不仅承担了日常教学任务,还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探索适合山区学生的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在城北实验小学,支教生通过“课堂角色扮演”等互动教学方法,增加了语文课的趣味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过去几年间,丽水学院已累计向莲都区等地输送了近千名实习教师,有效缓解了当地师资短缺问题,同时为山区学校注入了新的教育活力。支教活动不仅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还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方法,推动了山区教育的持续发展。 教研互助:共促课堂质量提升 为提升山区课堂教学质量,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积极推动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之间的教研合作。通过定期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共同制定课程规划、优化教学方法,促进了相互学习与知识分享。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让高校的研究成果在实际教学中得到检验,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流动。在城北实验小学,“浙莲好课堂”项目推动了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深度合作。每周定期开展的教学研讨活动中,丽水学院教育专家与学校教师围绕课堂中的实际问题,共同制定解决方案。例如,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主题的研讨中,教师们提出了通过情境教学、任务驱动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具体策略。通过不断试验与改进,这些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进一步提升了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一模式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城北实验小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也培养了一批具备创新思维的教师团队。同时,高校的研究成果在中小学课堂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完善,实现了理论研究的实践化与实践经验的理论化。 未来展望:深化协作推动教育发展 展望未来,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将继续深化多元协作模式,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协同创新推动山区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学院计划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科技企业和中小学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教育共同体,为山区基础教育提供持续动力。 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山区教育的发展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丽水学院将以“聚焦核心素养,落实学科思维”为主题,发挥高校在资源整合与师资培养方面的优势,为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点亮山区孩子通向未来的希望之灯,为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本文系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重点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两山’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GH015]和附属城北实验小学高质量发展研究[含教学质量提升研究][项目编号:HXSKA2024069]阶段性成果) (董雨薇 帕提曼·艾克木 高树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