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近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按照“要用国家的大事业磨砺青年人的真本领”的要求,紧紧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做好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守正创新,坚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中心环节,全力推动“三全育人”体系建设,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中医药领域急需、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聚焦顶层设计,汇聚育人合力。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党委高度重视“三全育人”工作,将其置于全局突出位置,树立“三全育人”工作上下“一盘棋”的工作理念,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科学规划顶层设计。通过健全思政工作责任制,明确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确保思政工作全方位推进。制定详细责任清单,严格落实党委会专题研究思政工作制度、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及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等。 药学院积极凝聚各方育人力量,学院党委书记为新生开启思政第一课,院长为毕业生讲授思政最后一课,形成思政教育闭环。教师“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深入实施,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与学生密切交流。依托优秀教师团队,充分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选聘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并借助关工委的力量,共同助力学生成长。 在阵地协同方面,将“三全育人”纳入学院“十四五”规划及人才培养方案,量化思政教育指标,融入考核体系,创新设置教师党支部,促进党建与育人工作深度融合。 推动创新创业,融合“产教研”。药学院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设置“橘泉书院”,实施中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中药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开展“国学经典重温”“名医名师领航”“医药战略研讨”“国际视野拓展”等培养计划,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将“科研育人”贯穿多学科交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修改完善《药学院科创育人探索试行方案》,40岁以下教师全部加入学生科研竞赛指导团队,在各类高水平研究项目、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探索科研育人的新途径。近年来,学院获“挑战杯”、“创青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国赛奖项37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金奖8项、银奖2项),两次助力学校捧得“优胜杯”,200多人次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 产教研与实践历练有机融合,着力强化知行合一。青年学生要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既要在科研中探索未知奥秘,又要在实践中增广见闻。学院统筹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别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现有资源,以“产教研”融合推动个性化、差异化人才培养,构建社会力量和高校协同的融合育人体系。 拓展育人空间,服务国家战略。学院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熏陶相融合,不断拓展新的育人空间。夯实专业教师在“三全育人”中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引领学生以真才实学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 学院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协同育人体系。以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示范性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为榜样,扎实推动实践育人,师生长期致力于甘肃、宁夏、陕西等10余个省份的特色中药材产业发展,助力2.5万农户脱贫,引导学生不断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专职辅导员、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恪守职责担当,建立健全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机制,“薪火承药”实践团、“炎黄橘井”实践团和“青囊笃行”讲习团的足迹遍布20余个省份,串联起中医药发展史,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此外,学院还着力推动思政工作与信息技术融合,打造“1+5”网络思政育人阵地,强化组织育人功能,把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融入日常,以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为引领,开展丰富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引领学生坚守正确的价值追求,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以青春之姿赴“强国之约”。 通过党建引领“三全育人”体系建设,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学院有“全国中医药院校优秀青年”1名、全国“优秀共青团员”1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3名,入围“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TOP100”1个,获评“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研报告4名,“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网络展示活动个人事迹奖获得者1名。 未来,学院将按照“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要求,继续深化党建与育人工作的融合,探索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模式,进一步提升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曹凯 马新飞 李海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