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提出的“美育评价机制优化行动”和“美育智慧教育赋能行动”两大举措中,要求到2027年,深化美育评价改革,发挥评价的牵引和导向作用,探索多元化教育评价方式,开展增值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体验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应用性评价;以数字技术赋能学校美育,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利用传感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活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艺术体验、改进评价过程。 五邑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多年来紧跟国家相关美育政策,结合广东省智能美育发展趋势、美育师资现实需求、美育资源实际问题,积极探索以智能技术赋能美育测评工作。学院多名教师是广东省美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2020年以来,学院教授协助广东省开展全省学校美育工作调研工作,并作为主要专家多次参加广东省教育部门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2024年,学院教师主持的“美育智能评价工作室”被遴选为广东省高等学校美育名师工作室。 协助开发高水平智能测评系统 学院“美育智能评价工作室”通过构建高质量的智能美育评价体系,实现了地区学校美育过程评价智能覆盖,并利用智能技术弯道超车,助推新时代学校美育评价系统的全面开展。在名师工作室的技术支持下,江门市自2019年起在艺术素养评测工作上进行试点探索,得到全国多个地市教育系统和多名专家的帮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课程学习智能化及时反馈、人工智能技能评价等伴随式数据采集方式。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该体系涵盖了课程学习、课外活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校外学习、艺术特长6个方面的内容,实现了过程性、多元化、智能化的测试和评价。建立中小学校美育自评制度,实行校长负责制,并纳入校长考核内容和学校办学水平评价体系,通过当地教育部门向社会公示自评结果。 策划地域美育品牌建设工作 学院“美育智能评价工作室”团队成员来自设计、美术、计算机、数学等专业的不同学科,单位涵盖省内高校、江门基础教育学校以及市级美育教研院。这种多元化的结构不仅为工作室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还促进了不同单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开展区域多元化的学校美育品牌建设工作。 在学院“美育智能评价工作室”的技术服务下,广东省多地在智能赋能测评方面积极探索建立自己的美育品牌。例如,佛山市提出“乐美空间——我的平台我做主”,江门市依照当地先贤梁启超先生的“少年强则国强”衍生了“少年美,中国美”美育品牌。在以上地域美育品牌建设工作中,工作室都为其提供了技术服务,助力地域强化美育智能赋能工作。目前,江门市、佛山市作为广东省艺术素养测评的试点城市,为推动区域学校美育智能测评品牌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组建一流美育评价专家组 学院“美育智能评价工作室”协助地方开展校园艺术节展演、艺术特色展示、艺术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以及构建艺术素养评价系统,展现了音乐、美术、舞蹈、戏曲(含戏剧)等艺术教育和地方课程在校园中的生动实践。江门市通过智能艺术素养测评平台,建构了“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多元创新模式下的艺术评价体系。未来,江门市将持续丰富城市美育工作质量探索经验。 2024年12月,“广东省中小学艺术素养测评试点交流活动”在江门市顺利召开。学院“美育智能评价工作室”还邀请知名的国家级别、省级美育专家筹划成立“地区学校美育智能评价工作高端智库”。智库专家通过参加相关活动、举办学术论坛、参与指导试点城市学校美育智能评价工作,为优化和完善江门美育评价模式作出贡献。 助力区域城乡美育均衡发展 学院“美育智能评价工作室”建立了一支稳定的、综合性强的美育团队,指导和协助乡村学校开展美育智慧评价工作,主动利用智能评价扶植当地的乡村薄弱学校。团队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价反馈机制,帮助乡村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效,为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实践证明,使用和推广智能测评有效促进了区域城乡美育均衡发展。未来,美育智能测评工作的试点成果可辐射广东省,为促进城乡美育均衡发展提供案例支撑。 近年来,学院“美育智能评价工作室”团队结合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实际和广东省美育工作丰硕成果,总结和推广江门市的成功经验,积极探讨美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智能赋能美育测评改革,提升美育工作质量。 (张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