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点,从家里出发,雅安市雨城区青江街道居民先把孩子送到汉阙路上的托育中心,然后就可以前往隔壁的中医养生馆等待名医问诊或者接受针灸推拿;遇到老人孩子感冒发烧,就可到相距几十米外设置的儿童、老年专科门诊及时就医……这样的场景,是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青年路校区社区学院的真实写照。 2020年,在雅安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建设的号召,成立社区学院。依托其深厚的办学底蕴和丰富的教育资源,积极打造产教融合的“社区学院+健康服务综合体”,致力于服务大健康产业,特别是针对“一老一小”的民生需求。 “社区学院就像我们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台’,是我们连接社会、企业、学校的触角。”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春模介绍,通过社区学院,学校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健康服务、婴幼儿托育、现代家政等专业服务,还推动了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增强对社区服务的职业认知,树立服务基层的就业观,为构建健康社区贡献青春力量,实现了教育与社会的双赢,是职业院校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 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新链接” 校区、社区“双协同”,共建共创共赢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雅职院”)是一所既底蕴深厚又充满活力的学校,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1年开办的西康省卫生技术学校,后与雅安教育学院等多校合并,于2002年组建成立现在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 作为一所以医疗、教育为特色和优势,历史悠久又深耕地方的职业院校,雅职院的人才培养一直都注重如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频,让人才培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雅职院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与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使命,成立了社区学院,以专业、人才、科研等资源为依托,立足人才培养质量与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打造产教融合“社区学院+服务综合体”,探索“高校+社区”协调发展的雅安模式,聚焦“一老一小”,为群众提供高品质的“教育+医疗”服务,年均服务达3万人次。 2024年10月18日,社区学院举办的雅安益乐宝托育中心正式运营,中心专注于为0—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托育服务,首期120个托位及时满足了社区居民对高质量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更是填补了该社区公益性托育服务的空白。 “托育中心是学校嵌入式社区学院综合服务体引进的七个实践项目之一,正式启动运行实现了早期教育专业群实践基地与产业的有效对接。”雅职院校长黄诚说,学校将持续通过组织专业教师的深度参与、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安排实习见习学生等措施,助力建成集普惠托育、婴幼儿早期发展、家庭育儿指导、托育职业培训于一体的优质综合性托育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社区学院的实体,其实就是完全嵌入社区的一个综合服务体。雅职院将位于青年路校区临街的7000余平方米的建筑整体规划设计,布局了雅职院附属医院社区儿童、老年专科门诊,易品康中医养生馆、益乐宝托育中心等服务机构。同时,引进国药外贸医学模拟培训中心、海信医疗CAS医学影像三维重建规范化培训中心及智能会计中心等校企共建实践基地。这些机构和基地,一方面背靠学校的专业、人才、资源支撑,一方面开放给社区居民,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新链接”,为加强社区阵地建设贡献了雅职院力量。 “我们以‘党建+’的模式,将医卫类高职院校的专业和人才优势与社区需求相结合,构建嵌入式社区服务模式,校区社区‘双区’协同,提升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满意度,助力基层社区治理。”雅职院分管社区学院的副校长樊正康介绍。以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牵头,整合校内党组织力量,师生党员进社区联合开展“三会一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进社区;定期开展社区疫情防控、科普宣传、老年人防诈骗及消防安全知识讲座等,在文明创建中有力支撑了社区服务管理力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在慢性病管理、健康指导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让老百姓享受到家门口的“医靠”;在设施齐全、环境温馨的市民会客厅开设剪纸、书法、茶艺、插花、声乐等丰富多彩的公益性培训课程,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新端口” 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养复合型人才 社区学院所在的汉阙路,如今已经是一条典型的“产教融合街”,成了学校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新端口”。 按照校企合作、项目制运行的方式运行,合作企业独立运行,自负盈亏。以托育中心为例,由学校与上海至鼎健康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运营;中医养生馆、老年和儿童社区门诊,由学校附属医院建设管理。 同时,社区学院按照“前店后院”模式,积极整合全校资源,开展嵌入式社区服务,定期开展各专业师生社区实践和公益课程,实现学校社会服务职能。如今,每隔一周就有一次社会服务开放日活动,学校各二级学院和心理咨询工作室等对社区民众进行职业技能体验和技术体验服务。 当社区学院的“新端口”打开,雅职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步伐走得更深更实了。 2024年11月26日,为推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人才培养岗位适应性,首期海信CAS医学影像三维重建规范化培训工作在雅职院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三维重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启动,学校相关专业50余名师生成为首批受训学员。 “‘医工结合’是未来数字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是推动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的重要途径。”雅职院副校长彭裕红说,数字化转型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发展的必然途径,雅职院会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技术、育人、科研、服务、创新平台,结合“五金”建设,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打造成为学校专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 类似这样的校企深度合作育人案例,在雅职院已经很常见。几年来,社区学院的探索实现了对学校办学的“反哺”。一方面,在国家大健康理念背景和嵌入式社区服务的需求下,雅职院创新性地走到了前列,借助良好的医学教育基础,通过多专业的融合培养,完成了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需求的供给侧改革。另一方面,通过社区学院这一综合性的平台,将社会对各类人才的实际岗位能力要求,反馈到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和制定中,不断完善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在实施过程中,学校与托育专业企业、中医诊疗和服务企业、康养企业、家政企业等进行深度合作,促进“双师”队伍建设,将企业项目转化为课程内容,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社区服务综合体,是居民受益的便捷生活圈,更是检验学校师生专业水平的试金石。学校通过社区学院平台,推行“平台+方向”模式,促进专业群内相关课程互通互选,以“网络课程+选修课程+企业课程”跨专业融合的教育模式,为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学习提供更多选择,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增强专业技能训练,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其未来的职业成长增值赋能。 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新窗口” 践行使命担当,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 “立足川西、协同成渝、融入产业、服务民生”这16个字是雅职院的办学定位,“立足川西”被写在了首位,而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雅职院始终肩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展现着一所职业院校的担当作为。 多年来,雅职院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成绩有目共睹:70年来培养了10余万名技术技能人才,60%的毕业生就业于川西及周边地区,雅安市医疗机构、中小学、幼儿园中60%以上的医生、90%以上的护士、58%以上的教师均毕业于雅职院。学校护理学、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层次获批成为四川省医药卫生类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 雅职院根据雅安当地行业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瞄准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科技创新难题,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突出科研先导性、应用性和服务性特征,将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区域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目前,“政校行企”共建国家土壤质量雅安观测实验站,成立大健康产业研究院等7个产业研究院,入选雅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授权专利141项,服务区域重点茶产业,开发系列“茶+”产品,实现工业转化上市产品多个,经济效益800余万元;指导道地药材规范种植530亩,服务乡村振兴;优化花椒、苹果干、坛子肉等生产与存储工艺,精准惠“三农”。 社区学院的建立为雅职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2024年11月15日,一场以“党建共建引领,校区社区‘双区’协同,推进基层社区治理”为主题的座谈会,在雅职院附属医院召开,参会的除了学校、社区、企业负责人,还有小区业主代表等。 这场座谈会就如何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力,整合高校、医疗、社区资源关注社会老龄化养老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与对接。其核心就是雅职院基于社区学院辐射带动作用,开发打造“大健康管理调度平台”,运用数字化管理思维,充分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解决居民的健康管理、医疗、康复和康养数据共享和管理,助力城乡全龄人群的健康管理和康养服务,带动衍生医疗领域产业的同步发展。平台致力于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健康中国战略下,以医疗机构为依托探索推进“医防融合+医养结合+健康产业”。据悉,“大健康管理调度平台”有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康养服务三大模块功能,现已完成“健康管理、医疗服务”两大功能服务的线上、线下业务贯通。 “这是学校与地方、企业共同探索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有益尝试,也为大健康产业嵌入式社区服务模式进行了创新探索。”雅职院党委书记李春模表示,学校希望通过“社区学院+服务综合体”的方式,守护雅安百姓“大健康”,推进基层社区治理,造福雅安百姓,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科研和人才培养服务于城市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梁玉雨 王侃 李柚 陈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