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大会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面动员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教育高水平开放和做好人文交流工作的实际行动,为加快推动我国建成教育强国作出新贡献。 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发挥高级别机制示范引领作用。高水平教育开放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人文交流是提高教育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一是加强人文交流理念的教育、传播与实践,推动将人文交流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对外开放的各项工作。二是配合办好中俄、中欧、中法、中南非等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大会,与机制中方秘书处单位对接,筹备实施相关配套活动。三是进一步用好高端平台资源,充分发挥高级别机制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化品牌平台建设,持续丰富机制内涵与成果,设计举办中俄同类大学联盟、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联盟、中非(南)职业教育合作联盟和中印尼人文交流等相关合作交流活动,打造更多成果亮点。四是深入推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协同举办中新教育发展论坛,办好中国—新西兰学前教育研讨会,推动落实中国—新西兰职业教育发展联盟建设,积极拓展人文交流“朋友圈”。 搭建人文交流平台,推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水平教育开放的重要内容,需要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通过平台建设汇聚世界优质教育资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开展交流合作。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育领域人文交流,纵深推进人文交流平台建设,助力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在基础教育领域,持续推动合作意愿强、教育对外开放基础好的地方合作共建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深入实施以语言共学、活动共办、教研共商、课程共建、资源共享为主要内容的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计划,加强中外校际、师生交流,不断提升教师国际理解教育能力、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不断提升师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能力。推动中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在高等教育领域,提高高校行业中外人文交流水平,面向“一带一路”建设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调动高校社会服务、协同企业“走出去”和服务中外人文交流事业的积极性,支持高校围绕中巴青年科技人文交流、亚洲国家体育人文交流等主题举办一系列活动。在职业教育领域,助力中国职业院校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推动职业院校境外办学、协同开展人才培养,增进中外职业院校交流。 实施人文交流项目,培养国际化人才。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培养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式现代化和参与全球治理需要的国际化人才是新时代对教育系统提出的重要命题。我们将进一步发挥人文交流育人功能,助力学校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全球胜任力。一是加强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规范和深化与联合国训练研究所合作,推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组织实施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提升高校全链条人才培养水平,拓展学生赴国际组织的实习渠道,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人才支撑。二是推动中外高水平大学开展人才联合培养。稳步实施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通过学分互认、中外分段教学等形式,提升学生国际化素养,助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三是实施人文交流促进产教融合项目。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关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增强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和“走出去”的实力,培养更多能够在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打造青少年人文交流活动品牌,拉紧交流合作民心纽带。人文交流是推动夯实国家关系社会民意基础、促进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打造更多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人文交流品牌活动,促进高水平教育开放在全球范围内厚植更广泛而深厚的社会民意基础。一是落实“5年5万”“3年1万,欧洲翻番”等重大倡议,策划中美、中法、中欧等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活动,组织外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二是统筹举办好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境内外展示活动、世界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大会、中外青年学生孔子文化周等公益性青少年人文交流活动,让友谊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三是实施高校师生国际交流活动,组织师生赴美国、德国、瑞士等国家,前往国外高校、国际组织、跨国企业等交流参访,增进了解、密切联系。四是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人文交流,扩大人文交流的社会基础与影响力。 东风浩荡征帆劲,大潮奔涌奋楫先。人文中心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为开拓中外人文交流新局面、助力高水平教育开放不懈努力,为建成教育强国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贡献新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