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部署要求,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美育人,强化“三力”,谱写“三曲”,奏响美育“交响乐”。 强化组织力,谱写美育“进行曲” 学院紧扣学校“师范做强、艺体做精、应用做实”专业建设思路,以做精艺术师范教育为切入点,强化美育工作组织领导,夯实美育保障。 一是打造专业品牌示范。围绕培养“学思有道、知行合一、站稳讲台、唱响舞台”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和应用型艺术人才目标,实施以突出办学特色为核心、提升学科专业水平为牵引、重要赛事突破为重点的“艺体做精专项行动计划”。持续优化实践教学,将学科专业能力、教学能力有机融入到教育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等实践教学中,确保学生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双提升。近年来,学院获批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音乐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年通过师范类专业中学教育二级认证。 二是升华课程思政育人。学院坚持将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依托音乐、舞蹈作为情感艺术所具有的育德优势,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中充分融入课程思政,打造“艺术+思政”融合型课堂。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制定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音乐学、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设“音乐美学基础”“音乐欣赏”等审美教育类课程,加强对学生审美观的塑造、审美能力的提升。结合“四史”教育,开设“音乐中的信仰之旅”课程思政特色课程。实施课程思政微课程工程,出版《大道之隆致和无声——音乐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教学案例,有效发挥“合唱排练与指挥”“合唱作品赏析与编配”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育人作用。2021年,音乐学专业获批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强化渗透力,谱写美育“圆舞曲” 学院结合音乐、舞蹈学科专业特点和优势,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形成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红色文化、节庆文化,志愿文化、榜样文化,社团文化、环境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有机融合的“一主线八融合”文化育人体系。 一是依托节庆文化、融入红色文化,涵养精神之美。实施“节庆主题展演”行动,坚持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节点,举行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专场文艺演出,唱响时代主旋律,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找源头、寻历程、亲体验等方式,组织学生走近“两弹一星”精神、“三线建设”历史,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二是弘扬志愿文化、凸显榜样文化,温润心灵之美。志愿文化注重以奉献之美温润学生心灵,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我担当,文化相随共成长”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定期到社区、福利院送文化、送温暖、送服务,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榜样文化注重以榜样的引领之美砥砺学生意志,通过举办“成长的足迹”优秀大学生报告会,设置“学子荣誉榜”“校友风采栏”等,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是浓郁社团文化、打造环境文化,感受生活之美。社团文化侧重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学院成立了“梦之声”合唱团、“金之韵”管乐团、“八音”民乐团、“舞之灵”舞蹈团4个专业社团,通过作品排练、演出,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环境文化侧重于通过举办“新生文化节”、开展宿舍氛围创建活动等,让学生感悟生活朴实之美,将美育融入日常教育,营造艺术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环境。 四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与地域文化,体悟传承之美。依托学院作为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优势,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学,2016年开设了“传统音乐传承实验班”,参与学生近300人。组织学生开展田野调查,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切实提升学生人文艺术综合修养和文明高雅的审美情趣。 强化辐射力,谱写美育“协奏曲” 作为艺术类院系,学院集聚丰富的美育资源,是落实美育浸润、推动普及艺术教育的重要阵地,承载着服务社会美育的责任,这既是时代使命的召唤,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的迫切需要。在实践中,学院搭建了三个平台。 一是搭建美育传播平台。积极发挥学科师资优势,强化美育课程资源供给,近年来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音乐治疗”“电影中的钢琴艺术”等公共艺术课程。重点打造“‘草溪之声’合唱音乐鉴赏会”校园文化品牌,该品牌是学院落实美育浸润行动、提高非专业学生人文艺术修养的重要载体,至今已走进7个二级院系开展合唱专场音乐会。推出反映新时代发展的管弦乐、歌曲和舞蹈作品,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对伟大时代的赞美。 二是搭建美育协同平台。注重校地协作,服务区域中小幼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近年来,学院教师参与创作适合青少年演唱的原创音乐作品30余部,原创作品在多家媒体播放,助力中小学校荣获宣传部门“童声里的中国”、中小学生艺术节等国家、省部级创作、展演奖项50余次。积极参与基础教育美育教学改革,特别是自2012年以来,选派合唱、二胡、古筝等专业方向师生,每周定时前往北川中学担任高中音乐选修课教学工作,切实推进北川中学艺术教育与校园艺术活动的开展,有力促进区域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学生艺术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是搭建文化服务平台。组织师生参与地方文化建设,高质量完成文艺演出、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近年来组织师生三次赴阿坝州壤塘县慰问演出,参加央视春晚、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走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演出,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提升学生美育素养,同时又在以学校美育带动社会美育、引领追求真善美的社会风尚中彰显担当作为。 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立足学科特点、专业特色和学生特质,持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在加强艺术师范教育的同时,推动普及艺术教育,奏好美育“交响乐”。 (黄霞 王小明 杨永国 王宬葓 郭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