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学前周刊·管理
2024-12-15 星期日
四步走,构建伙伴式师幼互动关系
  孩子们在用美纹纸胶与彩带创作《会跳舞的线条》。黄志敏 摄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颁布,引发了大家对幼儿园质量衡量标准的广泛讨论。作为影响幼儿发展以及幼儿园质量关键要素之一的师幼互动,越来越受到重视。“伙伴课程”是南京市百家湖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它倡导和谐自然的伙伴式师幼关系。在伙伴式师幼互动中,把握互动介入时机、做足对话准备、寻求共同视角、实现有意义学习,是关键要素。

  1 把握互动介入时机

  在伙伴式师幼互动中,教师要把握时机,适度而精准地与幼儿互动。当幼儿出现过激行为、游戏状态游离、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教师应当介入。当幼儿专注游戏、遇到困难但没有放弃探究时,教师需要退位,让幼儿自主解决问题。

  春天,大班幼儿走进百家湖,寻找春的印记。他们发现,湖面像一面平整的镜子,蓝天、白云、小桥倒映在湖中。之后,他们和爸爸妈妈走进百家湖,又有了新发现:春雨落下时,湖面上泛起了一圈圈涟漪;风吹起时,湖面上有一道道波浪……“涟漪”“水镜”“微波”等词汇开始出现。他们决定,把看到、听到的写成一首诗——《百家湖的春天》。

  第一次介入:活动中,幼儿表现出少有的创造性行为——说出“涟漪”“水镜”“微波”等词汇。语言是思维的外显,词语能帮助幼儿发展思维。所以,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尝试将一些词汇进行记录、整理,变成诗歌。有的幼儿可能不理解这些词汇,但在此情此景中,同伴将其表达出来,就给了他们理解的基础。

  一个男孩说“我想把诗歌唱出来”,并开始哼唱。他的哼唱吸引了更多幼儿加入,他们自发组成了一个小合唱团,并提出在百家湖广场上演唱。寻找熟悉的曲子的过程中,他们决定用诗歌替换《风儿找妈妈》的歌词。但在替换过程中,又觉得诗歌歌词太长,于是向音乐老师请教。音乐老师此前已经察觉到幼儿遇到了困难,提前做了一些准备。最终,在音乐老师的指导下,幼儿顺利调整了歌曲的结构和歌词。

  第二次介入:当教师觉察到“活动难以进一步扩展”时,便以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幼儿突破瓶颈,为他们提供新的思考方向,最终促成了问题解决,也促进了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幼儿想以合唱的形式演绎《百家湖的春天》。于是,教师提出:“你们听过音乐会吗?怎样唱能更好听?”通过查资料,幼儿发现音乐会有很多演唱方式。平时,我们多用齐唱,而合唱更有难度,有主唱和伴唱,还有接唱、轮唱(二重唱)、分声部唱等,要想唱得好听,就要用多种方式。为了更好地演唱,幼儿又行动起来……儿童节当天,“湖畔音乐会”如期举办。

  第三次介入:幼儿出现了“重复原有的活动行为或活动长时间难以进一步延伸的情形”,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它意味着幼儿对当前活动已比较熟悉,但进一步探索的空间受限。基于此,教师迅速作出判断,通过开放性提问,让幼儿在探索与尝试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挑战,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认知与能力的提升。

  关于幼儿何时需要何种帮助,教师要平衡幼儿的努力与挑战,避免其因挫败而气馁,同时要确保幼儿感受到教师的持续支持。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要对幼儿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精准捕捉有效互动的契机。

  2 做足对话准备

  师幼互动离不开对话,通过对话,师幼可以实现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估指南》提出,尊重并回应幼儿的想法与问题,通过开放性提问、推测、讨论等方式,支持和拓展每一个幼儿的学习。在对话过程中,我们多用到开放性提问,如“为什么”“怎样”。“为什么”可以引导幼儿对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理解;“怎样”可以促进幼儿进行推理,思考现象可能产生的结果和问题的解决方法。

  阅读绘本《鸭子骑车记》时,幼儿一眼就看到封面上有只鸭子在骑车。“好奇怪啊!”“鸭子会骑车吗?”幼儿纷纷提问。这时,教师便顺势提问:“你觉得鸭子会骑车吗?为什么?”又如,在“湖畔音乐会”中,教师用“怎样唱能更好听”的开放性提问,引导幼儿尝试多种可能性。

  促成一个想法往往比要求一个答案更有效。对幼儿来说,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或许就能帮他们打开思维。实践中,许多教师都会用到三类提问:这是什么?在干什么?准备好了吗?但这些问题能引发幼儿深层次思考吗?通过学习“Class评估量表”“布鲁姆目标层级分类”,我们引导教师将联想、分析、理解与解释、评价等策略运用到提问中,以提高提问水平。比如,将“这是什么”(明知故问),转化为“这让你想到了什么”(联想);将“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封闭问题),转化为“你觉得刚刚欣赏的故事怎么样”(评价)……

  3 寻求共同视角

  有效的互动是教师与幼儿同频,而不是期望幼儿与教师同频。共同视角是指师幼双方互动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是相同的。幼儿的思维具有弥漫性,当他们沉醉于自认为重要且有意义的思考时,即便面对教师有指向性的提问,多数幼儿依然会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中。此时,教师需灵活调整自己的聚焦点,竭力探寻师幼思想共鸣的交汇点。

  比如,一个幼儿拿着透明小尺,从绿化园林石头的底部开始测量,测一段,记录一次:“5厘米,10厘米,15厘米……”教师看到后,对他说:“你为什么不直接用皮尺量呢?”

  以上案例中,看似教师与幼儿在共同活动、共同思考,实则未能与幼儿同频。当幼儿使用尺子一段一段地测量、记录时,他不仅能掌握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还能将“5个5个数”的数学核心经验贯穿其中。而教师的贸然对话,打断了幼儿的思考,也阻碍了幼儿对测量方法的探索及核心经验的获取。教师此时应静静观察,等待幼儿将测量过程完成后,引导幼儿将测量方法进行分享,并集体验证结果的正确性。教师还可采用启发式提问“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快速测量石头的长度”,支持幼儿深入探究测量方法。这样,教师便站在与幼儿相同的视角,肯定幼儿测量方法的同时又能启发其多元思考。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敏锐捕捉并分析幼儿的视角。当师幼视角出现分歧,教师应灵活调整,促使对话回归到双方的共同关注点上。这样不仅能确保幼儿作为教育主体的地位得到彰显,还能让教师的教育引导产生实效。

  4 实现有意义学习

  当教师和幼儿有了共同视角,教师就能真正基于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作出下一步回应了。在伙伴式师幼互动中,教师会追随幼儿的想法,依据不同教育情境进行回应。一般而言,教师会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评估幼儿发展水平,提供适宜的支架,帮助幼儿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参观江宁美术馆后,幼儿产生了在美术馆展示自己作品的想法。教师抓住契机提问:“怎样让馆长伯伯同意我们去办画展呢?”幼儿提议给馆长写信,表达愿望。馆长同意了,同时提出:“美术馆的画展都是有主题的,你们想办什么主题?”

  幼儿通过讨论,决定以“百家湖”为展览主题,并将其分为“过往、今朝、明日”三个篇章。通过实地参观、云参观、欣赏中外名家作品等,幼儿确定了想要展览的作品内容。大班用青铜鼎、陶器等实物展示百家湖的“过往”;中班使用线条、色彩与立体造型,回忆去百家湖春游的场景;小班则通过玩色游戏,表现百家湖的色彩。

  接着,我们请设计师家长为幼儿讲解布展的基本流程,并通过共同布置班级门口的小景、幼儿园公共大厅的画展,帮幼儿积累实践经验。一段时间后,“百家湖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艺术展览正式对外开放。

  回顾整个过程,幼儿作为课程的主体,与周围环境产生链接,由园内走向社区,与更多的伙伴对话互动。教师在追随幼儿兴趣与想法的过程中,以幼儿为中心,引导其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社会交往能力等,增长有益经验,实现有意义学习。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百家湖幼儿园园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管理 02四步走,构建伙伴式师幼互动关系 张德萍2024-12-15 2 2024年12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