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深化家校合作,国家相继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和《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等,旨在引领家校共育、协同育人,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成为国家教育服务领域的重要一环。重庆市永川区文昌中学校自建校以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家校合作、创新育人模式,搭建起家校之间更为紧密、有效的互动桥梁,不断拓展家校协同育人的广度与深度,以创新为抓手,形成育人新格局。 构建完善机制 破解协同育人困境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一直是教育的理想追求。文昌中学校认为,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具有独特价值,但长期以来有的家长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思维认知,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和错位。学校聚焦家校协同育人,充分发挥学校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导作用和家庭在品德教育方面的主体责任,促成两大教育趋向主体同心、内容相向、要素共融的新型合作关系,打造协调、创新、开放的高质量教育共同体。 文昌中学校秉承“做有灵魂的教育,为师生精彩赋能”的办学理念,探索家校协同育人有效路径。一是学校对协同育人队伍建设给予高度重视,通过专家领航、专题深入研讨、班辅定期例会、云端专业培训等活动,系统规划并丰富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培训内容。这些活动旨在丰富教师的家庭教育知识储备,扎实推进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新样态。二是为了深入了解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及家长对此的需求,学校对全校教师及学生家长进行深入调研。调研涵盖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方式等方面内容。基于调研结果,学校提出“聚校家合力、立家育基石”的协同育人理念,以“聚·立”家庭文化节的建设与实践为抓手,积极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新格局。 创新实践模式 拓宽协同育人路径 家校共育的成功推进,关键在于促成学校和家庭的有效联动,联动是“联”的目标和落脚点,强调的是校家社在教育中的行动协同和共同创新。在“聚·立”家庭文化节中,文昌中学校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主阵地职责及作用,指导和协助家长、学生完成“七聚七立系列活动”。该活动主要从以下7个方面出发:一是聚“5+X特色家教课程”,立共育理念。以课程建设为依托,更新教师及家长的教育理念,促进家校合力提升。二是聚“教子沙龙分享”,立家教策略。激励家长发现不足之处,实现家长孩子双向赋能,改进教子方法,优化家教策略。三是聚“家风故事宣讲”,立家风传承。引领学生及家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增进情感联结,提升家庭凝聚力。四是聚“家书互动征集”,立言传身教。通过家书传递,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五是聚“家庭会议沟通”,立家训家规,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与认同感。六是聚“亲子共绘家庭树”,立家育环境,促进和谐家庭环境的构建。七是聚“家宴制作比拼”,立劳动习惯,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 依托“聚·立”家庭文化节活动,学校成为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和协同者,从教育理念、教育策略、教育实施等方面协助家长和学生,推进“七聚”活动有效开展,指导家庭完成“七立”目标,奠定青少年成长的家庭教育基石,为青少年健康生活和学习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建立联动体系 积累协同育人成果 文昌中学校通过“聚·立”家庭文化节的实践,在家校共育工作机制建设方面不断探索与实践,推进家校共育“有形、有感、有效”。通过“聚·立”家庭文化节活动的开展,凝聚全校2000多个家庭力量,共同绘制了“家谱图”,形成了《一场双向奔赴的美好之旅》的家风故事集和家庭会议记录册;家庭教育团队建设初具规模,“文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讲师团已有64名成员,该团队获得“重庆市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立项市级课题1项;成功搭建校家社协同育人平台,学校引领家庭,联动社会,形成校家社协同育人共同体。截至目前,共同体已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200余场,推出微课200余节。除此以外,学校还采用“五度评价”全方位评估教育效果,将家庭教育工作评价纳入评价体系,并开展星级家长评选,扩大了家长在校园活动中的参与面。 重庆市永川区文昌中学校的“聚校家合力、立家育基石”案例获得了重庆市首届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成果奖一等奖。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专业引领、科学指导,提升家庭教育整体水平;深入研究、系统谋划,提升课程研发系统性;完善评价体系,提升家庭教育工作实效。 (何仕乾 潘其兰 王存波 杨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