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积极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求,探索构建以价值塑造、知识构造、能力锻造为牵引的“三融三通”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三地融合,培养青年学子的国家意识。 “三融”理念引领学院人才培养新模式 “三融”指“时间融合”“场域融合”和“同向融合”。“时间融合”是指学院在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前沿理论相融合;“场域融合”是指学院在教学过程中推动数字与实体、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等场景和方法相融合;“同向融合”是指学院结合暨南大学“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针对在校港澳台侨学生及外国留学生众多的特点,以“同向融合”为目标培育时代新人,服务大湾区建设与国家发展。近年来,学院基于“三融”理念,培养出一大批通晓国情、通晓理论、通晓技能的“三通”型公共管理人才。 学院直面自身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梳理,针对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无法精准对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资源缺乏,人才培养体系没有脱离“从书本到书本”“从课堂到课堂”的模式等问题,学院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及其要求为导向,识别与了解公共管理人才的知识体系、能力要素、思维模式与素质内涵,秉承“知识体系塑造与实践能力并行推进”的教育理念,吸收多学科的知识要素与培养思路,融合计划内招生与计划外招生培养体系、理论授课与实习实践培养环节,以学院为纽带,汇聚相关院系、兄弟高校、各级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教育资源,构建人才培养平台,形成完整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链条及教学管理链条,努力实现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多措并举,培育新型公共管理人才 开展“红色印记@家乡”等专题活动。通过开展专题活动,引导学生带着课堂的知识,到乡村、到基层去找寻学习过程中所产生问题的答案,在活动中不断增强青年学子的国家认同感,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促进价值引领、知识重构、能力提升、思维锻炼等育人目标相融合。 构建人才培养链和教学管理链。学院深入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链,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通过整合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知识,形成公共管理知识体系,规划与构建以课堂、课程与课程体系为核心节点的人才培养链。建设知名学者领衔、学缘结构互补的师资队伍,形成了理论与实践融合、应用与创新并重的链式培养模式。同时建立了学生、教师、教学督导员、院系领导、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的教学管理链,形成“多方诊断—动态优化”的可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闭环管理模式。 打造“湾区观察”人才培养平台。学院瞄准“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国家战略,以及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需求,倾力打造教学科研实践基地、高端智库服务和政策咨询平台,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提供决策支持和智力支撑。“湾区观察”平台通过持续、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致力于成为连接教学、研究与治理实践的桥梁。学院以制度为牵引,组织本科生长期、深度参与项目。由院长聘任学生管理团队成员,实施学生管理团队自治管理机制,并制定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与职位要求。本科生从大一开始就采取自愿报名和分配指定相结合的方式参与定点城市的观察项目,完成文献梳理、资政报告撰写、研究方法运用、研究结果宣传推广等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大大提升了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 (本文系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为导向的《中国政府部与政治》‘浸润式’教学模式探索与推广”[2022年]、“管理学原理虚拟教研室”[2023年]、“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三融三通’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实践”[2024年]阶段性成果) (戴胜利 胡涤非 唐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