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坚持学科建设龙头地位,优化布局,创新举措,加快推进学科服务面向、特色方向、绩效导向等方面综合改革,为建设特色鲜明、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夯实学科基础。 聚焦服务面向,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布局 西安理工大学前身是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组建的陕西机械学院,研究生教育始于1960年,作为全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西安理工大学长期围绕水利水电和装备制造行业,优化学科布局结构,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 主动谋划,完善学科结构。面向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立足水利、控制、机械、材料、管理五大优势学科,先后布局获批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通过统筹推进学科群孵化建设,提升高峰高原学科综合实力;面向经济主战场和行业产业重大需求,分析办学特色、科研优势和平台资源,推进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申报获批土木水利、机械、电子信息、能源动力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推动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 主动优化,调整二级学科。推进目录外二级学科自主设置以及学科交叉方向设置工作,鼓励支持传统优势学科与相关学科开展跨学院、跨学科的研究生招生、培养。先后设置了工业装备制造与系统集成交叉学科和流域泥沙与生态水利、智能结构与智能工程、建设工程管理、印刷包装技术与设备、工业设计等目录外二级学科。同时,动态调整撤销教育硕士,以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高等教育学,食品科学3个硕士二级学位授权点,不断提升学科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打造特色方向,形成错位发展、交叉融合的创新机制 西安理工大学作为“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入选院校、工信部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始终立足西部、面向全国,瞄准区域重点发展的水利水电、现代能源、先进制造等产业群重大需求,创新发展方式方法,突出学科研究方向前瞻性布局与建设。 注重特色发展,凝练学科方向。从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出发,科学合理设置学科特色研究方向,注重培育特色化亮点和差异化优势,增强学科服务行业产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抢占学科制高点。高峰高原学科培育凝练1—2个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方向和2—3个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方向,基础支撑学科培育凝练1—2个国内一流水平的研究方向和2—3个国内知名水平的研究方向。 注重创新发展,推进学科交叉。成立校级学科交叉中心,设置青年探索类(自下而上)项目和“揭榜挂帅”类(自上而下)项目,主要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聚焦水利水电和装备制造行业发展主线,组建学科交叉团队,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攻关行业产业关键性难题,增强创新活力,提升研究能力,推动学校优势学科在新兴交叉领域取得新突破,支撑高峰高原特色学科建设。 注重融合发展,推动学科研究。通过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黄河光伏发电与生态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建联合培养基地、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开展产学研合作、与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等产教融合项目,进一步促进校企、校院联合攻关、研究生联合培养,反哺学科方向聚焦度和前瞻性的提升。学校学科专业布局与陕西省万亿级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高度契合,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建设,坚持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强化绩效导向,建立科学有效、协同创新的管理体系 西安理工大学作为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陕西省国家“双一流”培育高校,依托一批国家人才(团队)引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及以上学科平台,坚持创新、质量、贡献导向,推进治理体系改革。 深化系统整体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学科建设实行“学校—学院—学科”三级管理,学校负责整体学科布局与总体规划,学院负责所属学科建设工作,学科做实做好具体内涵建设,学院与学科注重资源统筹与协同发力,建立健全“学校主导、学院主体、学科主责、部门协作”的运行体系,持续提升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深化资源配置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实施“学科建设年度绩效评价”计划,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强化学科建设绩效考核,建立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机制。推进财务管理重心下移,将学科建设经费的使用权和管理权逐步下放到各院系及建设项目,进一步落实院系经费使用自主权,激发院系发展活力。以学科建设目标为导向,整合优化人员编制、空间资源、博士招生等资源配置机制。 深化协同管理改革,形成绩效合力。持续完善教师进团队、团队进方向、方向进学科的学科运行机制。坚持以师德为先和分类分层评审,突出质量导向,尊重学科特点,尊重人才成长规律,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进行立体、全面、多元、科学的综合评价。学校干部、人事、教学、科技、学生、财务、资产、实验室、对外合作等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主动服务、有效协调,形成相应的保障措施与考核机制,合力为学科建设工作提供保障和便利条件。 在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资源型、加工型等传统支柱产业向清洁能源、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西安理工大学培养了一大批扎根西部、面向产业、敢为人先、实干担当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在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引汉济渭等重大工程以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硅研制、特高压关键设备、工业关键控制阀国产化等重大项目中承担主要任务,解决了国家重大重点工程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难题。下一步,西安理工大学将勇担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使命,聚焦国家水利水电和装备制造行业重大需求,加快优势学科群深度融合,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形成学科自有特色和品牌,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为加快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梁淑华 朱记伟 郭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