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4 星期三
创新校本评价激发县中教师能动性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教师在进行拔河比赛。

  学校供图

  县域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是我国教育整体发展格局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是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向纵深迈进的重要主体,是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承载着无数县域家庭的教育期许。然而,受到县域文化资源相对贫乏和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城镇化进程加速导致的人口流失等因素影响,部分县中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生源质量不高、教学资源相对落后、管理理念较为陈旧等困境。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如何提升县中的管理效能、激发教师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校本考评机制,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内容之一,是提升县中教师队伍管理效能、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力抓手。校本考评事关县中发展的方向,当前一些县中校本考评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可分配资金匮乏,难以起到明显的激励效果;教师缺编,激励不好反而会使师资问题雪上加霜;应试倾向依然存在,选课走班增加了量化考核的难度;评价维度和方式单一,难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这些问题使得校本评价较为低效,要改变这种困境,急需从精准设计考核指标、突破“分数值上”、全面评估教师贡献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县中管理效能。

  1

  精准设计考评指标

  增强评价科学性

  近年来,随着县中不断发展,县中正步入学校内部各要素转型的新阶段,学校评价也从简单测量和描述转向了实时调整与个性化改进,发挥着促进学校系统改进的诊断、激励功能,尤其在推动课程教学、学校文化、师生关系实现深层次变革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校本评价被视为改进学校管理的内容之一,与县中系统改进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理念应从“只评价学习的效能”转变为“评价学习的增量效能”。

  县中校长如何通过与各利益群体建立稳定的良性关系,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在可支配增量绩效有限的条件下,避免象征性地实施考评,打破“轮流坐庄当先进”的“大锅饭”现象,是对校长领导力的一大考验。

  正如某县中教务主任所说,“考核评价太难了,无论怎么做方案,总有老师不满意”。与考核评价挂钩的绩效工资一拉开差距,教师就容易对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产生怀疑,为了息事宁人,一些学校索性放弃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一些教师的不公平感是消失了,但同时另一些教师的积极性也遭到极大挫败。一个明智而有责任感的校长,对考评的正确认知和坚强有力的领导非常重要,考评如不能建立一套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就难以发挥激励作用,考核过程的独立性、专业性和科学性就无从谈起。

  为了解决类似问题,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明确评价标准和量化指标细则,减少主观随意性,通过定期评价培训,建立申诉和反馈机制,确保评价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学校研制出台了《教职员工考核评价办法》,办法规定在年度教师考核评价中,思想品德教师及考核小组打分占30分,教学成绩增值评价占50分,业务素质占12分,批改辅导占8分,此外还有补充加分、减分项。此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的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等各方面进行了多档精准赋分,在教学增值评价环节,通过每个学生和班级的原始基准成绩和生成班级标准分差等科学设计,有效解决了选课走班评价难的问题,提升了评价的实效性。这种考核评价不仅关注教师的教学效能,还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关注结果评价走向关注过程的诊断与改进,从关注当下走向关注长期,从关注分数走向关注激励,通过合理设置评价指标,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细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观测点,兼顾了合理与公允。

  2

  将评价重点放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

  教育不仅进行知识传递和技能培养,而且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多元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个性发展。回归教育本质和育人初心,学校评价必须超越对工业时代绝对效率和规模的追求,走向个性化、全面的质量提升。相应地,考评体系必须经历现代化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从外部审视转向更加重视评价的诊断功能,实现评价与改进的有机结合。

  高中阶段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其核心任务是塑造有文化素养、主动精神和全面发展的个体,为学生继续深造、职业发展和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县中校本评价如同“无形的手”,是教师行为的“指挥棒”。因此,县中的校本评价应确定评价的核心要素,以此为抓手聚焦育人的内在规律,为学校管理改进提供着力点,将管理重心放到学生发展上。县中考核评价遇到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改变“唯分数”“唯升学”的应试教育倾向,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以往,一些县中的校本评价容易被考试分数拖着走,只重视数量的变化,而忽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改变“分数至上”的惯常理念、纠正“实践偏离”的办学模式俨然已成为改革校本评价方式的关键环节。

  例如,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市民族实验中学设置德育常规管理专项评价,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表现作为重要指标,赋予班级和班主任评价权重,结合学生学业的增值评价,以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为衡量教师工作成效的关键指标。这种方法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幅度,从而激励教师专注于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学校同时加入团队评价指标,把班级教师团队拧成一股绳,以学科、德育、综合评价等学生表现状况的贡献率进行教师团体考核,促使教师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个性化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最终实现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3

  全面评估教师贡献

  增强正向激励效果

  当前,许多学校在校内的评价机制上进行了创新探索,但一些县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还有很多,如经费紧张、激励效果有限,注重“大一统”“一刀切”的考核方式忽略岗位特殊性和个体差异,而对教师专业、年龄、学科类别、区分度不够等。因此,县中既要考虑到教师贡献的结果性评价,也要考虑到教师职业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的激发,还要结合县中自身办学理念与发展愿景,从实际出发拟定评价的目标和内容。一般而言,县中考核评价通常对育人工作考量不足,对教师工作岗位的多重性关注不够,久而久之,一些教师容易失去工作动力和信心,甚至出现“躺平”现象。

  为解决这一问题,辽宁省大连长兴岛高级中学每学期进行两次学生匿名的教师民主测评,请学生填写《教师民主测评表》,评价任课教师,对教师的工作态度、上课精神状态、备课情况、作业批改、辅导答疑、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采用“李克特量表”和主观题结合的形式,既有赞美篇又有建议篇,既发现教师的优点又能提出中肯的建议,还能帮助教师从学生视角改进教育教学、提升专业素养。该民主测评结果还和教师的职称晋级、奖励荣誉等挂钩,实现了多元视角和全面考评。此项工作坚持了10余年,极大激发了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的积极性。

  此外,一些县中的考核内容涵盖工作绩效、专业技能、参与学校各项事务、团队合作、科研、所获荣誉等多个方面,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建设,让教师意识到,在不同方面的付出都会得到认可,激励教师不仅专注教学,还积极关注学生发展、参与科研、承担学校任务。有些县中构建了分类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还有的县中正在筹划通过AI赋能,采用数字化无痕评价系统促进教师的多元发展。某县中还结合考核评价结果推进学校首席教师制度,既留住了优秀人才,又通过专业认可给予教师情绪价值,使教师不断追求更高远的目标。这些学校的评价考核机制的改革,也在提醒县中校长,在激励教师时要全面考量其多元贡献,拓宽教师的发展路径,使教师获得更全面的反馈,进而提升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为县中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系大连教育学院校[园]长培训与指导中心主任)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 05创新校本评价激发县中教师能动性 张玲2024-12-04 2 2024年12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