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要闻
2024-11-30 星期六
近年来,婴幼儿的托育需求增长迅速但服务供给不足——
托育人才培养如何提质加速

  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其中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提供托育服务”。此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也提出:“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

  托育服务对于减轻家庭婴幼儿照护压力、提升生育意愿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托育服务行业人才现状如何?面对群众的托育服务需求,如何加快托育人才培养?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需求旺盛但人才不足

  3000余平方米的宽阔面积,设有动物探秘、语言绘本等互动区……近期,北京市首家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在朝阳区揭牌成立。作为朝阳区首家社区托育点,该中心建有114个托位,设有托大班、托小班和乳儿班。对打算重返职场的宝妈筱倩来说,这个开在家旁边的公立普惠示范性托育机构,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

  近年来,婴幼儿的托育需求增长迅速。从家庭支付能力、社会期待和国家政策导向来看,普惠优质成为当前托育服务发展的趋势。

  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王松华表示,从我国托育服务发展实践来看,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和相关支持政策仍有待加强。“运营成本难降、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都是当前制约普惠托育的重要因素。其中,托育人才短缺是一个关键性的制约因素。”

  “短缺”首先体现在数量上:目前全国托育服务保育人员约为50万,而根据预测2025年的需求量将达到120万,供需缺口明显。更重要的是培养质量问题,集中体现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短缺。“托育工作需要整合早期教育、婴幼儿保健、营养学等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王松华说。

  “整体来看,现有的人力资源存量和供给能力难以有效满足托育服务快速发展的需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高丙成说。

  职前职后培养均需发力

  从人才培养路径来看,目前,托育人才培养主要依托学历教育和职后继续教育。在王松华看来,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具有专业优势,是托育人才培养的基础性途径,但也存在产教融合不足、职前培养和职后融通衔接不足等问题。

  今年暑期,在参加完当地教育局和苏州技师学院联合举办的保教培训后,江苏苏州工业园区华林幼儿园教师沈怡淳顺利考取了高级保育师证。

  这个学期,沈怡淳所在的幼儿园开办了托育班,为周边居民提供婴幼儿入托服务。通过两个月的工作,沈怡淳发现,“托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无论是对幼儿个体化的照料,还是制订教育计划,都需要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作为一种更加灵活的培养方式,职后技能培训针对已入职人员开展专项技能提升和职业素养培育,能够快速响应行业实际需求。

  “当前,这两种路径都在发挥作用。”王松华表示,当前,我国现代托育服务体系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考虑到当前的人才缺口现状,职后技能培训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将发挥不可替代的补充作用,仍需采取“双轮驱动”的培养模式。

  协同打造高质量托育服务体系

  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托育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当前,托育服务质量良莠不齐,不敢托、不放心的现象较为普遍,“家庭送托难”与“机构收托不足”问题并存。对此,王松华表示,打造高质量的托育服务体系,需要一支德技并重的托育人才队伍。

  在上海开放大学,学校以职业道德提升为核心,构建起托育岗前职后一体化的课程,通过“职业规范”“职业责任”“人文素养”等课程,引导托育从业人员成为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和敬畏心的“呵护者”。

  在培养之外,当前,由于工作强度高、责任大、待遇低、岗位晋升通道缺乏等原因,托育行业客观上对人才吸引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托育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对此,高丙成表示,要注重多方协同,加强保障,认真落实托育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保障政策,统筹工资收入政策、经费支出渠道,不断增强从业者的归属感和满意度,更好托举“幼有善育”的民生期待。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新闻·要闻 02托育人才培养如何提质加速 本报记者 梁丹2024-11-30 近年来,婴幼儿的托育需求增长迅速但服务供给不足—— 2 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