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8 星期一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六位一体”推进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针对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的“转什么”“怎么转”以及“如何评”等核心问题,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聚焦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教学活动和教学保障等维度,系统构建并全面实践了“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资源、评价方式、师资队伍”“六位一体”的全闭环专业数字化转型综合方案。校企通力合作,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架构;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因材施教,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储备,打造数字化教学场景,施行数字化动态评价机制。通过一系列举措,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思维能力,为社会培育了众多契合时代需求、面向未来制造业的数字化专业人才,有力推动了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进程。

  数字驱动,确定“三维一体、工程指引、创新协同、专创融合”的培养目标。依托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建立了山东省高等学校新技术研发中心、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济南市重点实验室和济南市数智制造产教融合共同体等校企协同创新载体,推动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上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强调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合作与创新。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促进不同背景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激发创意和创新思维。同时,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鼓励学生具备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将来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字贯通,构建“目标引领、三化设置、四新融入、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根据数字化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国家教学标准、行业标准、岗位标准以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标准,“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三化”即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实施层级化、课程平台数字化;依托专业领域知识,模块化设置课程,确保知识体系的全面性;依托职业养成规律,层级推进教学过程,从基础知识奠定到专业核心知识深化,再到前沿拓展知识引领,促进学生能力逐步提升;依托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数字化知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全面贯通,确保课程之间的无缝衔接与有机融合。“四新融入”即课程内容中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元素。通过引入行业前沿技术成果与实践案例,并在真实生产环境中开展教学,实现学生能力由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逐级递进。

  数字渗透,探索“校企双站、双线协同,四学五环、思政融入”的教学模式。聚焦数字化制造典型工作任务,企业与学校联合、线上与线下协同,以项目为载体,共同设计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紧贴实际工作需求。引导学生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进行线上预习、自学与在线讨论,线下则在学校教室和企业工坊开展实践操作与项目开发。教学过程按照“课前预学、课堂导学、课中研学、课后延学”四个阶段,“导(任务导入)、析(任务分析)、练(任务操练)、展(成果展示)、评(总结评价)”五个环节开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虚拟仿真和在线协作平台等数字化手段,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意识。

  数字支撑,搭建“双向互补、实时共享、人机交互、虚实结合”的教学资源。对接数字化生产过程,引用企业案例,利用仿真系统、人工智能课堂、评价系统等智慧教学平台,采用专业知识图谱、企业生产案例库、数字教材等数字化资源,以及虚拟仿真实训室、企业课堂等实训资源,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进课程,完善数字化资源内容、重构资源模块。

  数字系统,形成“三段四元、实时跟踪、三维考核、动态反馈”的评价方式。落实全过程评价,借助平台建立小组自评、组间互评、企业导师点评、学校教师总评四个评价主体,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开展课前导学、课中考核、课后督学评价,考核内容包括知识考核、技能考核和素质考核三个维度,考核结果连接探因模块,实时跟踪学生成长轨迹,动态反馈存在的问题。

  数字素养,打造“名师引领、校企混编、专兼结合、会做善导”的师资队伍。以现场工程师学院、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载体,引企业技术专家入校,建设校企协作共同体,与学校教师共组多元化师资队伍,包括优秀教学团队、技术服务团队、技术研发团队。通过定期开展思政培训工程、技能培训工程、企业实践工程、双向流动工程、教师评价工程,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项目的研发能力,打造会做善导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本文系部省共建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理论实践研究课题“职业教育专业数字化改造升级研究”[课题编号:XMS22]阶段性成果)

  (宁玲玲 王建强 周燕菲)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11“六位一体”推进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宁玲玲 王建强 周燕菲2024-11-18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2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