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5 星期五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第一实验小学
落实首遇责任制 深入推进“三全育人”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第一实验小学创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当时称官立务本学院,后称雅峰书院。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探索与实践首遇责任制育人新机制,突出了德育的实体化、育人的有痕性,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理念引领

  架构首遇育人图谱

  首遇责任制,是一种长效育人机制,不受时间、地点、环境限制,育人无处不在。核心在于“首遇”,关键在于“责任”,每名教职员工首次遇到学生行有可范、做有优长时,成为其第一激发者、促进者,给予激励;首遇学生行为失当、做有所缺时,成为第一引导者、教育者,帮助纠偏矫正;首遇学生受到侵害时,成为第一救护者、守卫者,给予援助保护;首遇学生面对困难害怕逃避时,成为第一劝慰者、陪伴者,给予扶持帮助。

  首遇责任制,立足教育现代化背景,强调育人工作没有旁观者,强调不管是“人师”还是学生,第一个遇到问题、偶发事件的人的责任。要尽力处理或向上一层级汇报。首遇责任制努力实现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培养了清雅、博学、尚美、求新的“雅峰少年”,打造出属于百年雅峰校园的德育品牌。

  立体建构

  开发首遇育人模式

  凝聚人员,变应然为必然。一是加强学校党支部对首遇责任制育人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巩固少先队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的首遇责任制育人工作主导地位。三是增强专业课教师、后勤工作人员的首遇责任制育人工作主动性。四是吸引学生成为首遇责任制育人工作的重要力量。凝聚校园内的所有人员,让一线教师、后勤工作人员乃至学生主体都成为“育人者”,从应该要开展育人工作到必然履行育人之责,实现育人无不尽责。

  延展时间,变偶然为常态。学校紧扣育人时间要素,不管是课后服务推行的“5+2”时间(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课后服务2小时),还是双休日节假日,都全过程尽责,实现育人无时不有。

  拓宽空间,变单一为全域。首遇责任制聚焦“首遇”中发现的短板弱项,校家社通力合作,积极整合多维共治的育人空间要素,推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不同育人空间资源的高效集聚与优化配置,打造出一体化、立体化育人工作格局,实现全域育人。

  实施路径

  推进首遇育人行动

  首遇之行——多渠道学习,塑育人理念。首遇育人行动不仅需要责任与担当,更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教育智慧。为此,学校经常开展首遇育人专题讲座、微经验分享等活动,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多渠道学习首遇责任制育人工作机制,提升全员育德意识。同时,借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东风,以“首遇”中出现的育人难点、展现的育人智慧为原点,打通育人壁垒,积累育人经验,提升育人本领。

  首遇之行——多方位推进,促和谐发展。学校在心理健康活动室门口设置专题信箱和专项记事本,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引领学生的生命成长;在少先队活动室定期举办雅峰少年恳谈会、倾诉日等活动,疏通师生交往中的情感驿道。秉持着“谁遇见,谁负责”的原则,用心记录育人镜头,切实履行首遇职责。同时,梳理整合首遇育人信息源,多方位推进。

  首遇之行——多角度辐射,树首遇榜样。学校结合“雅峰好少年”梯级评价体系,捕捉学生在首遇责任制育人机制中的各种良好表现,评选“雅峰首遇之星”,从评价体系上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助推学校转变育人方式,使之更适合学生成长。

  谱写新章

  提升首遇育人实效

  品牌提炼,社会影响更深远。学校以首遇责任制为育人支点,整合校园内的育人资源,融合校家社资源,形成“真情感化、榜样同化、人格升华”的全面育人新局面,开辟育人新天地,推进了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

  素养提升,育人工作更非凡。首遇责任制充分激发了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热情,全校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同时,所有参与学生成长的相关人员,用“化润万物,柔和坚定”的育人胸襟,于宽容中感化,矫正中同化,让学生体会到学校的真诚与温暖,从而愿意改变自己,愿意在践行“首遇”中锻造品格、增长才干。

  首遇责任制立足学校和学生实际,深入推进“三全育人”,书写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篇章。未来,学校将在首遇责任制的基础上推行“寻找陋习制”,从首遇负责到寻找陋习,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努力办好高质量、有温度、人民满意的教育。

  (彭林 夏玉芬 吴伟军)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展台 11落实首遇责任制 深入推进“三全育人” 彭林 夏玉芬 吴伟军2024-11-15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第一实验小学 2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