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丽水市,有这样一所学校,多年来坚守对学生“爱与责任”的承诺,以信念与奉献书写特殊教育故事。2024年,丽水市欣苑学校(原丽水市特殊教育学校)迎来建校40周年。在欣苑学校校园,能看到操场上听障学生与普通学生亲密无间、一同玩耍;在社区里,“启智部”学生走出教室,学习融入社会;“听障部”卫星班的听障学生走入高校,持续发展美术潜能。“融合”,已经成为欣苑学校的关键词。秉承着“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的明天”的办学理念,欣苑学校将融合教育的理念贯穿于“学前、启智、听障”三个学部的教育教学,校(园)家社三方协同构建融合教育良好生态,为山区特殊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有益借鉴。 “学前部”融合教育:融而不同,让儿童互相成就 欣苑学校学前部——欣苑幼儿园是丽水市首个公办融合教育幼儿园,以“小班化+融合教育”为办园特色,每班不超过24人,其中安置3名左右听障儿童。作为丽水市学前融合教育的主要阵地,欣苑幼儿园实施“保教+康复+融合”的全融合教育,在实践中探索出互相成就的“双赢”融合教育模式。 “融合”不是简单将听障儿童和普通儿童安置在一起,而是要营造真实的自然、人文、社会场景,关注不同群体的差异化发展。欣苑幼儿园从园所文化建设和融合教育课程开发做起,让“融合”二字在园区生根发芽。在这里,园区利用直观图像、可视化图文与手语墙等创设视觉信息丰富的学习环境,挖掘听障儿童的视觉潜能。同时,欣苑幼儿园还有多样化的融合支持课程,让平等、接纳、包容、合作的价值观融入儿童生命。例如,语言共融课程,听障儿童和普通儿童同步学习手语和口语;康复支持课程,借助特殊教育学校师资为听障儿童开设个别化听力语言康复训练课程;情感支持课程(“爱暖容融”课程),以温暖、包容的互动活动,营造同伴相互接纳的良好环境。在这里,无论听障儿童还是普通儿童,都是“能共情、乐交往、会探索、享美好”的阳光活力儿童。 融合不止于园区内,欣苑幼儿园进一步将融合扩展到园家社三方架构中,以幼儿园为主体,以丰富的融合活动为载体,扩大家庭参与度,提高社区接纳度,园家社三位一体联动构建学前听障儿童融合教育的支持系统、支持策略及联动机制。在实践中,欣苑幼儿园的融合教育做法得到了家长、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广泛认可,打响了融合教育品牌。 为了将优质学前融合教育经验做法推广辐射到全市,在丽水市教育部门的支持下,欣苑幼儿园牵头成立全市学前融合教育发展共同体,构建出“1+22+N”区域协同发展模式,以点带面,统筹建立跨幼儿园的协调联动推进机制。“1”是指丽水市欣苑幼儿园,“22”是指丽水市遴选出的22所有一定融合教育基础共同体成员,“N”是指发挥共同体合力,以“1+22”为中心,示范带动其他幼儿园逐步加入融合教育队伍,发挥倍数效应,实现区域内学前融合教育成果与资源的共享,共同探索适应特殊儿童、普通儿童共同成长的融合教育新模式,助推区域教育模式的变革和创新。 “启智部”融合教育:课程重构,让学生融入社会生活 2004年,丽水市欣苑学校开始招收智力障碍类型学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学校发现在封闭式办学模式下,部分智障学生难以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迁移应用于现实社会生活中,无法有效融入社会。面对这一问题,丽水特教人在不断反思中进行教育教学创新。 学校以让智障学生“成为阳光自信、融合自理的社会参与者”为育人目标,以社区为主阵地开展社区融合教育。“走进社区适应生活,走进企业就业安置”的融合教育新模式,让封闭式的学校与生活和社会接轨,为学生铺设了一条融入社会与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 社区融合,让智障学生在课程中走入社会生活。学校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开展课程改革,将学校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探索出了“活课堂”主题教学法。学校与附近的中国工商银行城西支行、新嬉里超市、白云街道办事处等企事业单位签订协同教育协议,构建了校家社教育共同体。以融合自理为导向,学校编制了社区融合活动校本教学内容,设计了“社区生活、社区技能、亲近自然、家校共育”四大学习主题,并依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梯度,确定了从低段到职高段的分学段融合目标。组织学生走进社会机构、交通站点、商超卖场等社会大课堂,让他们从最初的认识社区名称与设施到逐步参与买菜、点餐、看病等日常生活活动。在“课堂—社区”的双向互动中,学生开始学会在社会中生存,学会与人交往,为未来融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融合,在职业教育中同步融入职业环境,架构支持性就业模式。立足于技能提升和就业,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设家政服务、工艺品制作等专业课程,由学校牵头、整合资源,与丽水市福利企业如众益制药、万控集团等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搭建稳定的见习、实习平台,建构“技能培训在校内,实践实训在基地,就业安置在企业”的学生就业保障服务体系。在企业融合的环境中,学生不仅能够亲身体验企业的工作环境和管理模式,还能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实操技能,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技能储备。 随着融合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欣苑学校“启智部”毕业生通过庇护就业、独立就业等方式逐步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参与者,近年来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水平。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心中有爱、有梦想、有坚持,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听障部”融合教育:高校试点,持续发展美术潜能 2004年9月,在“丽水巴比松”画派兴起背景下,丽水市欣苑学校结合听障学生专注敏感的色彩捕捉能力,在听障职业教育开办之际,就把学校专业确定为工艺美术(商品油画)专业,进行听障学生贯通式融合教学改革探索。 学校坚持以“立足特色、合作办学、资源共享、融合发展”为目标,以“学习一技之长,提高升学就业能力”为导向,以完善工艺美术专业为抓手,与丽水本地大学深化合作,积极培育融合特色的职教专业,着力推动特殊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相得益彰的融合教育新模式。2017年,丽水市欣苑学校与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开展深度合作,共建浙江省首个高校试点融合教育卫星班。 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四个一”卫星班工作机制和主要做法。一个组织架构: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和丽水市欣苑学校联合组成卫星班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卫星班运行实施机制及行政、教学事务管理。一套运行机制:校内融合课堂,学校派出专职美术教师直接管理卫星班日常事务,每周两次组织听障学生进入大学油画全融合课堂,并提供特殊教育专业支持及手语翻译服务;由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提供语音文字转换识别系统,负责卫星班专业教学与融合教学活动;学院油画教师对听障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提升学生油画技能。将校外写生融合实践融入户外风景写生课程,在校外美术创作基地的自然环境中开展写生融合活动;共同策划,布置写生融合成果画展。一个资源中心:组建由油画名家李跃亮、单震宇领衔的资深指导教师团队,提供高水平的师资支持、多层次的课程资源支持和多形式的教学活动。一个支持保障体系:建构卫星班良好的生活融合保障体系,做好卫星班的生活辅导小组建设,让油画工作室、餐厅、图书馆成为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课后交流的重要场所,实现学习、生活全融合。 20年来,在融合教育导向下,油画专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影响力不断提升。学生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幅画、一片板、一块石”的“三个一”创作风格(除了在画布上作画,学生还利用丽水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在樟木板上作画、在瓯江石上作画)。学生的油画作品先后参加丽水文化精品展、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海峡两岸文博会等,收获广泛好评。 点亮融合教育之灯,为特需学生照亮幸福明天 融合无碍,化育生命,欣苑学校走出了一条融合发展之路,也见证了特需学生的点滴成长。 2024年,欣苑幼儿园首届招生的儿童完成了3年的学习,进入普通小学,交流学习无障碍,开启更加广阔的成长天地;“启智部”学生正在逐步走入社区,顺利融入社会,走进企业实现就业;听障学生以一技之长打通升学就业之路。 近年来,学校融合教育成效明显,相关成果在浙江省范围内获奖,并得到广泛传播和推广。“学前融合发展共同体”项目获评浙江省2023年度特殊教育特色亮点项目。学校基于生存技能的启智社区融合工作经验、听障职高融合教育工作经验分别在2023年浙江省特殊教育专题研训会议上发言,基于学前融合教育工作经验在2024年长三角“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学术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受到与会专家、领导一致肯定。学校多次举办融合教育写生及美育成果展,立项“听障学生美术融合教育”省级课题2项,获得丽水市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2项,绿谷油画工作坊获得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多名听障学生加入了丽水市美术家协会,指导帮扶听障学生在国家、省、市级各类美术评比和学术性画展中累计获奖(入选)100余项。 “融”爱于心,“合”教于行。让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在同一片蓝天下学习成长,是每一位丽水特教人的美好愿望。未来,丽水市欣苑学校还将继续探索融合教育之路,进一步完善全社会特殊教育支持体系,争取更多相关企事业单位与机构的支持,通过特殊教育为特殊学生融入社会奠定基础,为他们创造幸福明天。(杨苏芬 谢潇冰 吴青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