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启动以来,2022年8月,一支由浙江、四川绵阳等地教育人才组成的“组团式”帮扶团队,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位于大凉山腹地的昭觉民族中学,为这片土地上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两年来,“组团式”帮扶团队实施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昭觉民族中学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强大助力。 名师引领:汲取智慧,提升素养 浙江、四川绵阳等地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经验。昭觉民族中学积极借助“组团式”帮扶团队搭建的桥梁,充分利用外部优质资源,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昭觉民族中学积极组织教师赴浙江、四川绵阳等地的名校进行跟岗学习、听课参观、培训研讨。教师深入清华附中、余姚市梦麟中学、余姚中学、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等学校的课堂,近距离感受名师的教学风采,沉浸式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实地观摩、互动交流,教师不仅拓宽了视野,更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有了质的飞跃。 同时,昭觉民族中学还积极邀请余姚和绵阳多所学校的优秀教师来校进行实地指导,举办讲座、展示优质课等。这些名师的到来,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拂着昭觉民族中学,让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在这里生根发芽。 在“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双重举措下,昭觉民族中学教师营造了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他们表示,通过名师的引领,自己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伴互助:携手共进,教学科研齐头并进 “一个人也许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在“组团式”帮扶团队的指导下,昭觉民族中学的教研组、备课组逐渐走上正轨。他们遵循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的“三定”原则,加强和规范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重要平台。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听课评课模式,而是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分享成功经验,反思不足之处。他们通过团队合作,齐头并进,共同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组团式”帮扶团队还利用网络平台搭建起资源共享的桥梁。当帮扶学校开展大型教研活动时,都会通过直播或录播的方式,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分享给昭觉民族中学的教师。这种同伴互助的模式,不仅增强了教师的团队凝聚力,更促进了其教学能力的提升。 在“组团式”帮扶团队的引导下,昭觉民族中学逐渐形成了教师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他们相互激励、共同分享,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学校的整体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自我成长:华丽蜕变,成就未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教育工作者,昭觉民族中学的教师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在“组团式”帮扶团队的带领下,昭觉民族中学的教师更加注重自我成长和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在“组团式”帮扶团队筹集经费建成的“书吧”里,有专心研读教育专著的身影,帮扶学校精心录制的教学视频成了大家视若珍宝的“学习宝典”,甚至富有教学经验的帮扶教师也成了很多新教师的“师傅”……“组团式”帮扶团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昭觉民族中学的教师心中点燃了一把火,点亮了一个让教育腾飞的梦。 在“组团式”帮扶团队的引领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昭觉民族中学的教师取得了显著的成长和进步。近年来,学校有4名教师成为昭觉县学科工作室的领衔人,15名教师获评凉山州骨干教师,2名教师获评正高级职称。此外,还有多名教师在省州各级的教学竞赛和课题研究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荣誉称号和奖励。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彰显了学校教师个人的努力和才华,也彰显了“组团式”帮扶团队在促进教师成长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教育寄托着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希望。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在“组团式”帮扶团队的引领下,昭觉民族中学的教师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他们深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成长,才能在教育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教育是这样,教育帮扶也是如此。“组团式”帮扶团队在昭觉点燃希望的星星之火,将来必会以燎原之势熊熊燃烧,点亮大凉山学生的梦想之光!(鲁文华 李晓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