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6 星期三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舞蹈学院
将非遗文化融入高职音乐教学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舞蹈学院始终以“政治建院、质量兴院、专业强院、人才立院、和谐治院”为发展战略,不断夯实专业基础,提升自身办学品质,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深入挖掘非遗文化中的育人价值,构建非遗文化融入高职音乐教学活动创新机制,以音乐教学推动文化传承与艺术教育的深层次融合,以艺术教育实践方式将非遗文化引入音乐教学体系中,旨在突出音乐舞蹈学院办学特色,提高学院教学育人质量,推动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明确非遗音乐教学目标

  培育学生文化传承自觉性

  音乐舞蹈学院注重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的培育,突出学生传承与弘扬传统音乐文化这一教学目标,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自主责任意识,充分利用学院学生的音乐敏感度,以及学生所掌握的音乐舞蹈技能,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其素质培养目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以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良好的艺术素养;知识结构目标要求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中外音乐文化的发展脉络,以此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能力。由此可见,学院教学目标的设置为非遗文化融入音乐教学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导。

  完善非遗音乐课程体系

  注重传统民族音乐融入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的相关要求,全面整合地方优质资源,在课程设置中加大传统音乐、民族音乐、民族乐等内容的引入比重。学院开设“戏剧音乐”课程,从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引入、教学板块设置、评价机制建立以及师资力量引入等方面进行系统部署。

  一是丰富教学内容,“戏剧音乐”课程设有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以及艺术实践必修课程,对课程学时进行科学分布,其中戏曲音乐教学包含京剧、黄梅戏以及越剧三个模块;民族器乐包含乐器演奏理论知识、基础演奏技巧练习、综合技巧练习以及不同风格与规模的乐曲曲目练习四个模块;艺术实践包括器乐合奏、合唱、舞蹈表演理论知识,基础表演技巧练习,综合技巧训练,以及不同风格与规模的合作作品练习四个模块。

  二是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维度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以非遗音乐整体教学目标为指导,结合课程教学特点,创新性地将非遗文化的传承弘扬融入到课程教学目标中,稳步推动育人目标的实现。如戏曲音乐中素质目标则设置为能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三是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师将戏曲音乐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引导学生在深入学习戏曲音乐的过程中,感受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同时教师采用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讲评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非遗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融合。

  组织社会实践主题活动

  传承非遗文化

  学院通过组织与非遗文化传承相关的主题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进一步深化对于非遗文化的认知,促使学生在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的过程中,获得技艺上的提升,实现文化上的传播。学院“遗”脉相承“艺”路生花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江苏如皋为调研基地,对当地的非遗美食、非遗技艺以及非遗音乐展开理论学习与实践尝试,其中音乐与舞蹈是如皋非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团对如皋非遗舞蹈《莲湘》展开学习,并从中感受到非遗文化的内涵价值,增强了学生传承与弘扬非遗文化的信心和决心。实践团队走进社区,以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助力非遗文化传承,通过开设非遗讲座、邀请非遗传承人进社区传承传统手工艺等,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诠释“遗”脉相承的精神内涵,以新方式推动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校外参与演出活动

  扩大传播影响范围

  学院充分利用校外艺术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校外音乐演出活动,以助力非遗文化传承为主要目标,将非遗文化融入到校外演出活动中,进一步扩大非遗文化的传播范围。通过校外实践平台,实现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演出相结合,非遗传承与教学育人相结合。2007年,南通海安花鼓入选江苏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年来,学院组织开展“海安花鼓”系列演出活动,并培养了数以百计的传承者,推动了非遗舞蹈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活态化传承。

  校内组织多样专项活动

  感知弘扬非遗文化

  为助力非遗文化的全面传承与弘扬,学院在校内组织开展多样化的专题活动,与当地的非遗音乐传承人开展教学合作,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借助民族乐器开展音乐教学,带领学生感受传统乐器的独特魅力;举办音乐交流会、欣赏会,促使学生深层次地感知非遗文化。

  一是协同非遗传承人开展育人工作,学院与南通梅庵琴社共同开展古琴教学、学术研讨等活动,推动非遗文化的有效融入,且学院众多毕业生现已成为梅庵琴派市级非遗传承人;学院邀请海门山歌传承人来学校进行交流学习,组织部分教师观看海门山歌情景剧《青春啊,青春》演出,在保留海门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当代音乐剧等舞台表演形式,为教师助力非遗文化走进课堂、走进教材提供新思考;学院钢琴教师与梅庵琴派传承人共同举办了沙龙音乐会,以现代音乐与非遗传统音乐的碰撞实现了非遗音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二是举办音乐交流会、欣赏会和研讨会,在学习与交流中为非遗音乐文化走进音乐教学奠定理论基础。学院举办“跨越时空的诗与乐”中欧古乐专场音乐会,梅庵琴派传承人徐毅与吴幼益先生进行古诗词配乐朗诵表演,国际友人演奏欧洲中古乐曲,实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同台交流;学院举办中意文化交流音乐会,其间音乐舞蹈学院民族交响乐团与国际友人展开亲切交流。

  三是借助民族乐器开展教学,促使学生在深入体会乐器艺术表演价值的同时,对其历史文化背景、发展历程等加以学习,从而产生独特理解。学院开设多门国家非遗传承项目课程,并配备高水平教师授课,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民族器乐的演奏者和传承人。

  综上,学院致力于将音乐教学作为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夯实非遗进课堂的基石,实现音乐教学与非遗文化的完美融合,引导学生全方位地领悟非遗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促使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弘扬。

  (陈志刚)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06将非遗文化融入高职音乐教学 陈志刚2024-11-06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舞蹈学院 2 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