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在户外开展建构游戏。幼儿园供图
|
|
扫二维码 看更多精彩内容
|
获奖项目 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幼儿园高质量大型户外建构游戏的实践探索》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从2010年开始,为解决幼儿园存在的自主游戏空间狭小、游戏材料单一、教师支持不力、幼儿学习浅表等问题,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香雪幼儿园尝试从建构游戏切入,将传统的室内桌面建构游戏转移到户外,给予幼儿宽敞的户外环境和充足的游戏时间。 幼儿园高质量大型户外建构游戏的实践探索,是香雪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们历经14年探索完成的,园长徐银和教师黄菲、黄晋、逯丽丽是成果的主要参与者。这项探索将传统建构游戏转变成大型户外建构游戏,运用多元结构材料,实现室内外联动,以混龄混班的形式寓学于玩,有效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幼儿园游戏质量。 1 探索: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升游戏素养 起初,不少教师在“知识本位”“重结果轻过程”观念的影响下,依旧秉承着“教学为主、游戏为辅”的教育观,游戏材料匮乏、场地受限及游戏时间被大量挤占等问题,也极大阻碍了教师观念的转变。为此,我们创造性地将室内建构游戏拓展到户外开展,破除场地限制,从生活中简单易获取的铁罐、木棍开始增加建构材料,解决材料单一、匮乏的问题。 教师的思路被打开后,我们看到了让人惊喜的改变。短短一年,幼儿园整合出具有结构层次及符合年龄特点的百余种游戏材料,包含积木、积塑、竹类、纸质和辅助材料等,它们易获取、低成本、可移动并且可自由组合,在建构游戏中通过孩子们的手大放异彩。在支持性游戏环境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的沙池、草地、泳池、操场等户外场地及自然资源,打造幼儿大型户外建构的游戏场所。空间的改变,拓宽了幼儿视野,在上百种不同材料的激发下,幼儿得到了综合性发展。此外,我们还增加了游戏时间,为幼儿深度学习提供了时间保障。 为了保障持续深入的探索,我们对教师进行了相关培训和教研,鼓励教师以课题为导向促进游戏素养的提升。每一个课题都源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这个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例如,小班组的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发现材料投放并不是越多越好,一次投放过多的材料容易让低年龄段的幼儿不知所措。如何科学地投放建构材料?什么类型的材料适合小班幼儿?什么时机投放新的建构材料?带着这些疑问,小班组的教师开展“小班户外建构游戏材料的投放与整理”课题研究。中班组教师在一次户外沙池活动中,创造性地将沙池活动融入户外建构游戏,沙、水配合着建构材料,让建构游戏有了新的可能。中班组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开展“情景式沙池建构活动的研究”,深度研究沙池建构的材料投放,挖掘更多情景式沙池建构主题,探索教师的支持性策略,“一河两岸”“萝岗小农夫”“快乐果园”等情景式沙池建构主题游戏应运而生。 随着课题研究的进行,我们形成了丰富的成果资料。这些资料介绍了大型户外建构游戏的材料投放、环境创设和教师支持性策略,大量的游戏案例体现了教师尊重幼儿、尊重游戏的理念,丰富鲜活的教学实践案例也为教师支持幼儿游戏提供了实践模式。 2 构建:提出“3+4+N”建构游戏实践模式 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后,游戏材料丰富了,环境适宜了,时间也充裕了,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型户外建构游戏时常存在“放任自流”的状态,教师对幼儿的支持有些“手足无措”。如游戏中计划环节容易被忽略,回顾环节教师不知道如何引导,幼儿游戏水平低、学习浅表。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于建构游戏的模式、流程不清晰,缺乏支持性策略。因此,在初期,我们借鉴高瞻课程“计划—工作—回顾”活动过程,细化了具体的游戏流程,通过多次现场教研活动,明确了计划、回顾环节的重要作用,总结了回顾环节的基本提问方式,如:今天搭建了什么?和谁一起合作?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总结了什么样的经验? 在中期,成果组加大教研力度,在实践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在自我决定论、情境认知理论的支持下,教师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调整、提高,初步探索出“3+4+N”的大型户外建构游戏实践模式。“3”是指幼儿游戏开始前的准备,包括环境、材料和经验准备。“4”是指游戏的4个递进环节:师幼讨论与酝酿—主题计划与交流—合作建构与实施—成果分享与反思。其中,师幼讨论与酝酿是在搭建前,师幼共同讨论搭建的主题、具体内容、人员分工、建构材料和规则等问题;主题计划与交流是师幼讨论后,幼儿以绘画、符号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和改进;合作建构与实施是将计划付诸实践的搭建过程;成果分享与反思是完成搭建后,幼儿与搭建作品的互动,在作品基础上自发生成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等,分享建构成果,并开展同伴间的现场互评、教师评价。“N”是指教师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我们从情绪情感、认知发展和经验迁移三个方面梳理教师的N种支持性策略,包括计划制定、情境创设、观察解读、经验联系、提问启发、隐性暗示等。由此,教师更加清晰如何在游戏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幼儿在游戏中更加专注、投入,问题解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显著提升。 在游戏形式方面,我们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从室内到室外的转变,让个别游戏活动变为集体游戏活动,一起游戏的,不仅可以是同班伙伴,也可以是同年级、混年级,甚至是跨越身份和辈分的游戏伙伴。为了丰富大型户外建构游戏的游戏形式,大力挖掘其游戏价值,教师自发式地结对,开展亦学亦玩的混龄混班游戏。亲子课程更是为大型户外建构游戏增添了新形式。每月定期开展的亲子户外建构游戏,让家长亲身感受到幼儿在户外建构游戏中表现出的学习品质和游戏能力,从而构建起幼儿园、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环境。此外,我园还经常受邀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将游戏现场转移到附近社区广场、市民公园,成为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宣传窗口。 3 完善:研究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为检验大型户外建构游戏对幼儿发展以及教师专业成长的效果,通过评价不断促进幼儿发展,我们开始探索游戏的评价方法。传统的评价方法多为教师的主观评价,我们通过教学研讨和专家引领,研究出适合一线教师实操的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评价内容涉及游戏水平、学习品质、科学素养和情感社会性发展四方面,评价方法较为多元,包括学习故事、调查问卷、观察法、检核表等。在收集大量调查数据、观察记录、实物作品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评价目标多维化、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广泛化的大型户外建构游戏评价原则。 如在评价幼儿发展的科学素养方面,我们编写了《户外建构游戏核心经验视频编码表》《户外建构游戏幼儿表现性评价表》等工具,通过视频捕捉幼儿的关键行为和言语,编码分析幼儿在学习方式、社会交往与情感、身体发育与健康、语言、数学、艺术、科学技术以及社会学习8个领域的具体表现。在评价幼儿学习品质方面,我们编写了《幼儿学习品质量表》,从好奇心与兴趣、坚持与注意、想象与创造、反思与解释、主动性5个维度进行评价,并配合学习故事,做到质性与量化相结合。 2015年,大型户外建构游戏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已成为我园的一张亮丽名片。为了让大型户外建构游戏惠及更多幼儿,我们广泛建立实践基地,梳理实践经验,推广理论和课程,开展学术讲座、对外交流,承接国培、省培项目等,累计影响近30万人,现场观摩和云参访达20余万人次。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香雪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