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3 星期三
常熟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虚拟仿真技术赋能思政课实践教学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责任。在当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推动虚拟仿真技术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是改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打造高质量思政课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常熟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直面现阶段虚拟仿真技术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应用主要存在的问题,认真梳理问题清单,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破解一个个难题,使得学校虚拟仿真技术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转变教学理念

  重视数字化转型

  学校曾经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认为虚拟仿真技术主要应用于理工科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文科尤其是思政课教学中应用较少,外加受经费、场地、设施、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虚拟仿真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始终未能真正推动。此外,虚拟仿真实践项目的使用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平台管理和技术操作能力,这也让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的思政课教师产生“本领恐慌”,从而出现一定的畏惧心理。

  基于此,常熟理工学院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重视教育数字化转型价值,牢牢把握新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根本原则,推动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平台建设。近年来,常熟理工学院以智慧校园建设为载体,树立数字化思政教育理念,把数字化建设作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抓手,积极构建数字化思政育人体系。同时注重数字化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培养教师的数字化运用能力,增强教师的数字化意识和责任感,提升教师在数字化时代教育教学的适应性和创新性。

  常熟理工学院将虚拟现实、“互联网+”等技术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模拟现实场景创建虚拟场景,使学生在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多感官反馈中,全方位、多角度、深度体验虚拟空间创设的多种情境,在良好的交互中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推进教学资源整合

  搭建课程共享平台

  受到信息传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限制,以往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主要面向本校的师生开放,造成校际实践教学资源传输和共享的效率不高。

  常熟理工学院推进教学资源整合,搭建虚拟仿真思政课程共享平台,学校充分把握新形势下数字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强跨学科、跨领域、跨院校的合作,建立共通、共建、共享的虚拟仿真思政课程教学平台。“沙家浜红色文化虚拟仿真实验”配套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以沙家浜红色文化为主题融入实践教学,实现知识建构、人格塑造和能力培养三个目标。依托云端一体化平台与互联网技术,已向全校本科生开放,受益学生近万人;上线“江苏省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教学馆内教学资源可以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常熟理工学院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虚拟仿真技术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对接度。一是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性的结合。教师在课堂上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深入探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二是沉浸式互动体验。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学生创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在模拟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学习。三是课后分享与反思。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以及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四是师生共同体的构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形成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关系。五是理论与实践的耦合联动。通过案例教学、问题导向学习法等,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六是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健全教学评价机制

  构建综合评价体系

  目前一些学校对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较为单一,尚未形成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统一的评价体系。由于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是在虚拟场景中进行,而学生个体的课程基础存在差异,对于预设虚拟场景的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也各不相同,教师对于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难以作出有效判断,更无法科学衡量虚拟仿真教学体验后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升程度。

  常熟理工学院健全教学评价制度,完善项目建设保障体系,构建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综合评价体系,实现实践教学活动全流程的评估监测与精准管理。“沙家浜红色文化虚拟仿真实验”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真实记录,采取赋分模型,对学生的学习用时、操作情况、答题正确率、答题错误点等内容进行数据统计、量化分析,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让测评反馈更具针对性。

  随着常熟理工学院将虚拟仿真技术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中,推动建设覆盖全校各课程群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虚拟仿真创新实验室”,充分运用“VR/AR/AI+5G+云服务”等前沿技术手段,发挥所有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实现了“虚实结合”的教学实践模式创新,构建起全面覆盖、层次递进、同频共振的一体化全链条实践教学新模式,满足了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教学需求。

  当前,虚拟仿真技术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常熟理工学院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积极探索虚拟仿真技术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模式,推动教育理念革新、模式变革、体制建构,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双向融合,增强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应用型本科高校‘四学合一’‘大思政课’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23JSJG383]阶段性成果)

  (陆波)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11虚拟仿真技术赋能思政课实践教学 陆波2024-10-23 常熟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