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建筑学院1984年由原清华大学建筑系援建,具有良好的美育基础。历经40年的发展,学院以“协同创新·多元联动·共建共享”为教育理念,结合学科专业特色,挖掘整合美育资源,探索构建以提升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的美育课程和课程美育体系,积极拓展美育实践活动形式,建构有效、系统、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和实施路径,把美育寓于专业课教学和育人环境建设中,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助力高等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 立足专业建设 彰显专业美 学院始终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教学方针,在追求专业卓越的同时,将美育融入专业教育,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领悟和欣赏建筑艺术的专业之美。坚持专业教育是主线,依托专业教育融入“思政+美育”内容,做到“五育”融合。在专业建设中强化和突出专业教育的美育特色和属性,让学生在沉浸式专业学习中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学院专业设置涵盖了建筑学、城乡规划、环境设计,兼具理工结合、文理交融特色,技术与艺术浑然交织,具备美育优势。建筑学和环境设计专业注重培养具备人居环境科学理念、创新精神与文化艺术修养兼具的专业设计人才。城乡规划专业注重培养国家城市建设发展需要的具有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精神的规划设计人才。此外,还开设了多门选修课程,如建筑美学、建筑历史与文化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拥有高水平的科研团队,研究方向涵盖建筑设计、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通过承担国家、省部级等科研项目,在学术研究上不断追求创新,致力于解决建筑领域的实际问题,推动学科发展。 推进教学改革 实现课堂美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学院依托专业教育融入“思政+美育”内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发挥“小课堂,大作为”,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相融通,以专业课堂为主线,通过“美育+”或“+美育”,把美育嵌入到专业教学课堂中,通过授课环境的打造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辅助,使沉浸式美育成为现实,“课程美育”成为课程改革新亮点。召开“课堂思政+课堂美育”特色教学改革研讨会,通过课堂教学夯实美育基础,用特色活动丰富美育环境,用专业实践助推美育建设。挖掘和植入专业教育中需要的“思政+美育”内容案例,并应用于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入脑、入心、入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优化培养方案,完善课程设置,着力深化美育教学改革,将美育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将公共艺术类课程纳入综合素质平台,作为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针对不同专业、不同个性特点学生需要,开设美育课程,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入优质美育在线课程,丰富美育教学资源,发挥专业所蕴含的美育价值,从教学大纲到课程内容,将美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 应用教学实践 打造生活美 通过美育渗透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基于审美性、活动性、生活性、渗透性的美育特质,探索以高校为美育主体、统筹整合社会美育资源为补充的多主体参与的协同联动、共建共享的育人体系,将学校与社会、课堂与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无缝衔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方式,把美育由课堂引向课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学院建有多个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如建筑模型制作室、公共艺术中心、超低能耗山东省建筑研究中心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建筑设计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组建社会实践团队深入福建、山西、陕西、贵州、河南、浙江、安徽等省份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围绕“乡村振兴”主题,通过墙绘、调研乡村产业和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美化乡村环境,还通过艺术手段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让新时代文明新风融入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乡村历史、民俗风情,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优化育人场所 营造环境美 环境是育人土壤,学院充分利用建筑场馆,形成育人合力。通过优化建筑馆环境,增设美育作品展陈,悬挂名言警句条幅,营造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环境育人氛围,实现以美感人、以景育人,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精准化打造宿舍文化,加强宿舍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强化文化育人,将美育理念融入到学生社区文化氛围营造中,如举办“宿说文明”“共筑雅室”“寝有独钟”等建筑学院宿舍文化节。借助学院报告厅、建筑馆大厅、学校音乐厅、美术教室等艺术活动场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实践机会。参与学校开展的高雅艺术进校园、传统戏曲进校园、艺术展演月等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浸润式艺术美育文化氛围。将绿色建筑和可持续设计理念融入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的绿色建筑项目,如校园改造、社区规划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多年来,学院着眼于多维度、多层次教学综合改革,创构了“多元联动、共建共享”的美育渗透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机制,创新德智体美劳协同育人理念,在通用的美育基础教学平台上,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多元开放的外部接口,实现了持续优质的输出,体现了其专业水平的深度与广度、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学术交流的开放性以及学生培养的全面性,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成长环境。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承“立足自身建设,彰显美育之重”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建筑人才,为建筑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隋杰礼 赵志新 王少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