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山东省大力发展研学旅游和济宁市打造“游读圣地”研学品牌,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紧紧围绕高质量研学旅行人才培养工作,科学制定团队建设规划,深入开展“三教”改革,打造高水平、结构化“四有”标准教学创新团队,形成了“一个引领、两条主线、三级平台、四大能力、五项工程”的团队建设模式,全力打造高水平结构化“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24年,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在“GDI高职专科专业评估榜”上位居前列。 坚持党建引领 形成“党建+N”工作模式 坚持党建铸魂、政治导向、师德护航、守正创新,实施党建业务双融合“双带头人”工程,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团队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提升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党建+教学”“党建+专业”“党建+团队”等工作模式。党员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大赛指导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勇挑重担,成为团队发展的中坚力量。团队4名教师入选教育部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名单,团队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共产党员先锋岗,2名教师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1名教师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 聚焦两条主线 促进能力提升和个人成长 围绕“教学能力、数字素养、‘双师’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五大维度制定全面的教师职业能力素养提升方案,实施“行业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名师培养计划、专业带头人提升计划、骨干教师成长计划”,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教师能力评价标准与测评方案,实现个人发展与团队建设相互促进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团队专业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行业专家”层级职业发展。新晋升教授3名,新晋升副高级职称教师7名。4名教师成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1名教师获评山东省教学名师。 三级培育平台 打造“四能型”教学团队 团队为教师提供分阶段、立体化、螺旋式提升的“校级—省级—国家级别”三级培育平台,聚焦教学团队四大能力制定《团队建设评价标准》及《教师能力测评方案》,数智赋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实现全员培训、全面提升。一是依托由学院教师发展中心、校企共建教师工作站、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等组成的校级培育平台,以校本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二是依托由山东省名师工作室、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组成的省级培育平台,开展省培、“双师型”教师培育等项目,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双师”素质。三是依托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教育部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外人文交流基地等平台,开展“孔子六艺学堂”“中文工坊”等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搭建国际合作交流服务平台,拓宽教育视野,提升教师跨文化交流能力,形成了一支德技并修、技能全面、创新发展的“能教学、能实践、能科研、能服务”的“四能型”国家级别教学团队。 五项建设工程 实现分类培养和多元发展 实施专家名师带头人、“工匠之师”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文化赋能、协同共进”团队文化五大建设工程。将校内培养和校外引进有机结合,广泛开展名师结对项目,完善专业建设人才梯队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一批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理念先进、视野开阔、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突出的学者型、专家型领军带头人。组织专业教师赴企业工作站开展实践锻炼,让青年骨干教师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课程开发、资源建设等方面成长为专业骨干教师。3年来,2名教师入选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和省级兼职教研员名单,3名教师成为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负责人。积极发挥产教融合共同体作用,校企共建“双师”教师实践基地,引入企业“齐鲁工匠”、行业专家作为产业导师,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企业教师到学校培养教学能力,校企双向互动,打造结构化“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通过虚拟教研室和集体备课机制,联合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课题攻关,共创共享、相互促进,提升团队建设成效。构建专业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的产教融合发展机制,依托学院校园3A景区、工业博物馆、非遗文化基地等办学资源优势,打造集研学课程开发、模块化教学、技术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和产学研服务平台,为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学团队奠定坚实基础。 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团队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务实的行动,不断探索和实践教学创新的新路径,力争把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打造成为全国标杆。 (郭峻 李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