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财经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部门重点建设的一所财经类普通本科高校。2010年,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现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转型。有二级教学单位15个,设有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文学、法学、工学、艺术学七大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51个,有会计、金融、税务、审计等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全日制在校生24139人,其中本科生23263人。 一体化构建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协同发力。坚持不懈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育人队伍、育人时间、育人空间上协同发力,成立“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出台《广西财经学院“三全育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办法(试行)》,构建“广财特色”育人新格局。学校入选全区高校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校培育单位、8个二级学院入选全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获批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3个、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1门,并获评一批教学团队、教学名师。 二是加大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比重。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融合、与学生成长过程结合、与教书育人实践契合,构建思政教育、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安全稳定、队伍建设和评估督导七大体系。深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入选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高水平辅导员工作室培育项目建设持续推进,连续三年入选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调研报告和工作案例。 三是课程思政工作机制持续健全。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建设、课堂管理、教师培养、社会实践等,精心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案例、教学名师、教研项目等,进一步健全课程思政工作考评体系。立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82门、认定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14个,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获自治区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重点项目立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中国高校财经慕课联盟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奖项5项。 四项举措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一是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抓人才培养,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把提高学业“挑战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通过课程深度广度拓展、平台搭建、项目孵化、比赛磨炼等,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二是强化教师激励作用,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钻研教学,潜心教书育人。通过完善制度,将教学工作作为评奖评优、职称评定的重要考核指标。制定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文件,进一步规范和约束教师行为规范。近年来,学校获自治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涌现全国优秀教师吴林芳以及广西教学名师李春友、优秀教师蔡幸、优秀教育工作者卢珍菊等一批师德师风优秀代表。 三是坚持“五育”并举,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鲜亮底色,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构建人人、事事、时时、处处育人的良好格局。 四是强化创新。学校加强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7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31门。深入开展“四新”建设,获自治区级“四新”项目14项。 培养与市场需求高度契合的应用型人才。一是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契合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对接国家战略以及广西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和学科专业优势,明确“服务区域发展、突出优势特色、强化协同联动”的工作原则,调整优化专业结构,适应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新开设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专业。巩固加强优势专业,推动面向产业链的若干关联学科专业群建设,服务广西现代服务业、现代工业、数字农业等,学校形成以经济、管理学科专业为主体,经、管、理、文、法、工、艺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 二是聚焦人才培养,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持续实施高水平专业建设提升计划,重点抓好国家和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一流课程的建设,推动专业内涵建设与发展,构建国家、自治区、学校三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体系,初步形成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格局。推进“新财经”人才培养,实施卓越财经人才培养计划,依托优势专业开设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会计学东盟国际会计实验班、税收学航信创新实验班等,近3年累计培养300余人。 三是注重产教融合,强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利用学校优势学科资源,持续加强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学院、数智财会产业学院2个自治区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推进智能云税产业学院等6个校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不断深化与合作单位的交流合作,共建智慧财会工场、智能财务共享实验室等平台,共建课程教材与课程模块,努力建成引领“新财经”人才培养的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推动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 (梁方正 谭冰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