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7 星期四
构建特色课程 提升育人质量
——山东省菏泽市第一实验小学“牡丹花香润童年”校本课程创新实践

  山东菏泽,素有“中国牡丹之都”的美誉。在这片牡丹盛开的土地上,菏泽市第一实验小学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涵养“尚德、惟美、求真、致和”的学校精神,打造“德育铸灵魂,艺教增内涵,体育强体魄,科技启心智”德、艺、体、科联动推进的办学特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基。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弘扬牡丹文化,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学校充分挖掘关于牡丹文化的地域特色资源,精心开发实施了以牡丹文化为核心的“牡丹花香润童年”校本课程,让牡丹文化浸润学生心灵,让学生在牡丹的芬芳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着眼育人目标,构建特色课程新体系

  “牡丹花香润童年”校本课程以培育阳光、守信、明礼、向善的“牡丹少年”为核心目标,紧密围绕牡丹文化这一核心,巧妙融合自然科学、历史文化、艺术创作与劳动实践等多个维度,构建了“1331牡丹花香润童年”校本课程体系,即落实一个中心任务、构建三类课程形态、协同三方资源、打造一个品牌。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营造充满牡丹气息的文化氛围,以“牡丹花香润童年”校本课程为载体,以探究、实践、体验等为主要学习方式,使牡丹文化成为滋养学生品格、陶冶学生情操的源泉,真正实现“文化赋能,立德树人”。

  基于菏泽丰富的牡丹文化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学校构建了“牡丹文化类、牡丹技艺类、牡丹研学类”三类课程形态,优化资源配置,丰富校本课程内容,实现了牡丹文化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牡丹文化类”课程,以牡丹基础知识和与牡丹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按年级细分为六大系列,即初识牡丹(一年级)、爱上牡丹(二年级)、牡丹传说(三年级)、牡丹诗词(四年级)、牡丹人物(五年级)、牡丹历史(六年级);“牡丹技艺类”课程,依托音乐、美术、体育、劳动教育等学科,开设掐丝、工笔、剪纸、色粉、堆绣、纸艺等多样的牡丹艺术课程;“牡丹研学类”课程,充分利用当地牡丹种植基地及社会实践研学基地,开发了劳动实践、志愿服务、家乡文化、红色教育四条研学路线,让学生走出校园,在更广阔的社会舞台中深化对牡丹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传承和弘扬牡丹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为高效开发与实施“牡丹花香润童年”校本课程,以学校为主导,以研学基地的课程资源为补充,借助家委会的组织力量,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资源,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形成齐心育人合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且贴近实际的学习体验。

  “牡丹花香润童年”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一步擦亮学校牡丹文化品牌,传承与弘扬牡丹文化,坚定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的“牡丹少年”。

  坚持因地制宜,探索课程实施新途径

  菏泽不仅有大规模的牡丹种植基地,还有完整的牡丹产业链,为学校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实施“牡丹花香润童年”校本课程提供了丰厚的课程资源。

  为培育优秀的“牡丹少年”,学校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细化了课程目标。一是通过读、说、画、游等多维度的体验,让学生感受牡丹之美,激发学习兴趣;二是通过传说、逸事、历史文化的学习,传承和弘扬牡丹文化,塑造学生勇敢、守信、诚实的品格;三是通过牡丹诗词吟诵,体会诗意情感,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坚定文化自信;四是通过艺术创作传承民间艺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审美情趣;五是通过巡游采风、研学实践,深化学生对家乡牡丹的全面认识,厚植家国情怀。

  走进校园,牡丹种植园里朵朵盛开的牡丹花,走廊、连廊上的牡丹故事,宣传栏里的牡丹诗词,班级墙壁上的牡丹谚语、牡丹绘画等作品,浸润着学生的心灵,充盈着学生的生命,为“牡丹花香润童年”校本课程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为实现以研促教,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水平,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探索形成了新的教研模式。该教研模式集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于一体,强调全员参与、专家指导、同伴互动,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充分调动每名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探索实施“选课走班”机制,学校教学管理部每学年初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可引进的社会资源,确定该学年要开设的校本课程。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申报课程。学校根据师资情况、活动场地等教学资源调剂学生人数。同时,学校采用“大小课”、走班制等多种教学形式。例如,在每周固定时间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进行礼仪教育与“牡丹文化类”课程,以社团活动的形式开展掐丝、工笔、剪纸等“牡丹技艺类”课程,实行走班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立足学生发展,创建课程评价新模式

  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校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机制,既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也重视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发展的激励作用。

  一是坚持学生发展导向,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分析,促进学校及教师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了解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依据。二是做好写实记录,教师指导学生客观记录参与活动的具体情况,包括活动主题、持续时间、所承担的角色、任务分工、完成情况及活动收获等,及时填写活动记录单,并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如活动现场照片、作品、研究报告、实践单位证明等。三是建立规范化档案袋。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分类整理、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记录、事实材料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编排、汇总与归档,为每名学生创建个人成长档案袋,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四是鼓励学生自评、互评与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确保评价的客观性与全面性。每学期末,教师依据课程目标和档案袋,结合平时对学生活动情况的观察,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分析,写出有针对性的评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菏泽市第一实验小学开发实施的“牡丹花香润童年”校本课程,被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为“山东省小学校本课程优秀案例”,多项相关省市级课题顺利结题,多名学生的牡丹作品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牡丹花香润童年”校本课程,不仅在学生心中种下了牡丹的种子,更在他们的人生旅途中播撒下牡丹文化的光辉。

  (黄彦勇)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展台 12构建特色课程 提升育人质量 黄彦勇2024-10-17 ——山东省菏泽市第一实验小学“牡丹花香润童年”校本课程创新实践 2 2024年10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