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4 星期二
弘扬劳动精神 提升劳动育人成效
——山东管理学院构建“1+N+1”劳动教育体系

  作为一所具有工会背景的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山东管理学院历来重视赓续红色基因,弘扬劳动精神,发挥山东省总工会与学校同根同源优势,打造劳动教育特色品牌,在历史传承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劳动情怀深厚、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充分释放“劳动+”学科专业潜能,逐步构建形成1门必修课程、N个学科专业劳育、1个第二课堂劳育实践项目库的“1+N+1”劳动教育体系,创新劳动教育教学方式,丰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构建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新格局。

  课程铸魂,师资助航

  推进特色劳动教育体系落地落实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山东管理学院扎实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研究,围绕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情感和劳动形态,着重抓好1门劳动教育通识必修课程建设,课程内容秉承价值性、文化性、实践性、高阶性、创造性的建设理念,强化劳动价值观塑造;课程教学形成“课前线上学习—课中思考深化—课后实践拓展—线上线下展示—多元多主体评价”的教学闭环,打造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生态;教学环境以教材和章节为纲,建设相应微视频、在线资源库、试题库等,形成课程知识图谱及线上线下支撑资源库。学院坚持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同步,编写出版《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通论》,建成配套数字资源,并不断推进教材改版升级。

  为了确保课程教学富有实效性,学院建强理论课程教师队伍,组建劳模工匠导师队伍,依托工会平台优势,聘请50余位各行各业的劳模工匠担任学生导师,设立劳模和工匠讲堂,邀请劳模工匠进通识讲堂和专业课堂,开展专题讲座与技能指导,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引航。

  专业固本,劳专融合

  推进劳动教育与思政一体化建设

  为加强劳专融合课程建设,学校在学科专业课程中融入劳动价值观培养的目标设计,通过学科知识发展历程进阶剖析、社会热点及问题省思、专业劳模工匠和榜样人物先进事迹呈现等内容与方法的植入,推进N个基于学科特色的专业劳育及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学校加强体验式、沉浸式、项目式实践教学,引导各专业与专精特新、行业龙头企业等先进企业开展合作,搭建“校—社—企—会”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建立百余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将劳动教育思想及元素有机渗透到认知实习、实验教学、专业服务、毕业实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择机开展专业劳动责任意识启迪、劳动精神养成、劳动品质塑造,建成一批劳育示范课程、典型教学案例和专业实践项目。在“1+N+1”劳动教育体系的总体引领下,学校形成了基于学科特征的“一院一品”专业劳动教育特色。

  学以致用,文化浸润

  营造以劳育人的良好校园氛围

  在完善“1+N+1”劳动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学校充分释放第二课堂劳动实践“针对性强、参与度高、吸引力大”的优势,制定年度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方案,以劳动教育月为契机,推进劳动教育的持续阶梯性开展,努力打造1个第二课堂劳动教育实践项目库。学校面向全校征集义务劳动岗,利用校内文化景观和实践场地,开发校园绿化美化系列劳动实践项目,利用公共服务资源建立志愿者劳动与服务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深化寒暑假养成教育“‘五育’达人”劳动教育项目。同时,学校还发挥区位优势,建立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学生开展农业劳动实践,支持结合学科专业开展“兴农、助农、爱农”劳动实践,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职业角色与劳动体验。

  为营造以劳育人的校园氛围,学校结合党史、校史,建成集虚拟现实工匠博物馆、工会与劳动特色展馆、校史馆、匠心苑、初心苑和红色书屋于一体的“三馆两苑一书屋”,为劳动教育现场教学、教学案例和实践项目开发提供了载体。学校还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劳模工匠评选等重要节点,组织劳模工匠专题报告会、座谈会、诵读会、观摩会等,开展校园沉浸式劳动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劳动习惯、涵养劳动情怀。

  未来,山东管理学院将继续完善“1+N+1”劳动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实践育人新格局,依托校内外优质资源,创新探索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有效拓展劳动教育的深度与广度,让学生全方位地感知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提升劳动教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增强劳动育人实效。

  (本文系山东省2022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大专项“山东省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D2022005]阶段性成果)

  (韩作生 肖俊茹)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11弘扬劳动精神 提升劳动育人成效 韩作生 肖俊茹2024-09-24 ——山东管理学院构建“1+N+1”劳动教育体系 2 2024年09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