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4 星期二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打造乡创工匠终身育训新体系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全面落实国家决策部署,大力实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发展,以2014年“城镇化进程中‘五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等国家级别项目为依托,经过8年教学改革实践,打造乡创工匠终身育训体系,培养了一大批“爱乡村、懂技艺、会营销、善管理”的乡创工匠,形成可辨识、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成果。

  厚植乡愁情怀

  触动“想创”

  学校秉持培育“终身创客”理念,基于“PDCA(Plan—Do—Check—Act)循环法”,推进“感知一周、认知一月、行知一季”三知递进培育。

  一是感知乡创文化,涵养学生向乡信念。新生“感知周”发现价值。学校“三开展”(开展“劳动·创+”课程、“乡村·认+”研学、“产业·兴+”竞赛),教师“三指导”(指导学习、活动、调研),学生“三感知”(感知事物、人物、环境),每年引导9000余名新生“知乡向乡”。

  二是认知乡创气象,升华学生兴乡情怀。暑假“认知月”挖掘价值。举办“乡创研学”“乡创村晚”“乡创墙绘”“乡创集市”青创项目326场,依托乡创空间,按照“选题调研、创意构思、产品制作、优化迭代、路演分享”路径,每年组织1500余人“爱乡兴乡”。

  三是行知乡创价值,坚定学生强乡信念。毕业“行知季”实现价值。通过“乡创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比赛”“乡村丰收节策划大赛”“西部计划留乡”68场竞赛,融入民风民俗、融入乡村文化、融入乡创产业,引导鼓励352名学生“富乡强乡”。

  提升乡知水平

  驱动“会创”

  学校以融合教育、跨界教育理论指导“通识培根、专识固本、特识精技”三识联动,构建优化特色课程。

  一是“科教融汇”构建通识课程。构建“人文为体+科技为用+艺术为法”的通识课程。开设“乡村文化”等4门乡情课程,增强乡村文化认同感;开设“AIGC软件入门”等3门乡技课程,掌握前沿科技动态;开设“工科中设计思维”等3门乡景课程。

  二是“产教融合”优化专识课程。优化“理论课程+技术课程+方法课程”专识课程。工作任务课程化,研发“电商创业与数字营销”等2门课程;教学任务工作化,编制《乡创项目手册》10本。案例教学实战化,汇编“创新创业典型案例”百余项。

  三是“职普融通”强化特识课程。打造“技能型+应用型+研究型”特识课程。研发与卢作孚相关的作孚乡创课程,“作孚精神+数字化”,引入商业管理‌、‌创业证书‌等6类证书;开发创业大赛培训课、辅导课程包;与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SUSS)等国际院校合作开发国际课程。

  淬炼乡创技艺

  推动“能创”

  以利益相关者和资源共生理论为指导,推动“孵化场、研发场、创业场”“三场”共生。

  一是“校企共建”孵化空间。通过“项目嵌入—技术支撑—资本入股—成果共享”方式,与华为、腾讯、阿里建成“华为开发者中心”“阿里重庆农村电商运营中心”等36个乡创空间,打造重庆市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二是“校际联建”研发基地。通过“平台下乡—智库驻村—村士入户—项目到人”的方式,与西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渝湘赣523个乡镇打造创享田院、创富学堂等乡创基地,首设“村士”。三是“校地合建”创业工坊。通过“品牌植入—政策扶持—文创经营—研学旅行”的方式,在“卢作孚旧居”“中国日用玻璃基地”“合川桃片非遗博物馆”“重庆火锅产业园”等园区共建1670个创业工坊。

  八年改革实践,乡创硕果累累。学校累计培养乡创工匠6万余名,为美丽乡村播下粒粒“好种子”。其中,乡创导师李露获评“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返乡创业的何波获评重庆市“百名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创业大学生胡杨荣获“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乡创工匠庞均云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学校多次被评为“创新创业先进单位”。下一步,学校将紧扣数字时代脉搏,努力培养乡创工匠,加大成果国际交流力度,形成重庆“乡创出海”品牌。

  (本文系2024年度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K23ZG2200240]、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项目[项目编号:JD2024G029]、校级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阶段性成果)

  (张伟东 周明星)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11打造乡创工匠终身育训新体系 张伟东 周明星2024-09-24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2 2024年09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