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当前,省属高校要在“双一流”建设中脱颖而出,强化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尤为重要。只有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顶层设计、力量整合、环境营造、服务提升的工作,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才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促进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对人才的全面领导,加强顶层设计。党管人才是中国特色人才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也是新时期高校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则。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就是要通过各级党委切实履行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把准人才工作大局、方向、战略、定位,构建符合人才成长发展规律、能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建立促进各类人才成长成才的政策体系。高校党委必须从高等教育的特点、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出发,充分发挥党在人才工作中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思想引领,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常委会定期专题研究人才工作,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人才发展路线图,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优势,把优秀人才凝聚到党的队伍和教育事业中来。要始终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实行“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工作机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学科建设规划,建立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校党委统一领导、人才主管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学院扎实推进、教师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提升发展效力。省属高校党委要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和学科建设需求,全方位谋划,对标“双一流”大学建设需求,着眼长远、立足现实,通过深度挖潜,联合行业、知名高校,为人才融入更高学术圈搭建平台,创造多元化的人才成长渠道,实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人才培养,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要结合新形势,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充分利用高校“111”引智基地、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等平台,“请进来”“送出去”拓展人才国际视野,千方百计引进顶尖人才,汇聚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在更高起点上提升创新能力。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完善收益分配制度;对于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要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对于科技领军人才,要鼓励其在科研重大任务中“揭榜挂帅”,真正做到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校党委要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构建完备合理的人才“引育留用”机制,解决好人才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并鼓励二级学院积极探索,构建具有学院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要在为人才“松绑”上下功夫,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进一步破除“官本位”、行政化的传统思维,通过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等,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为人才提供安心工作、潜心钻研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凝神聚力、干事创业、发挥作用。要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上下功夫,进一步破除人才评价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现象,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要聚焦“四个面向”,与国家和地方战略目标、战略任务紧密对接,完善科研组织和管理体系,激励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荆楚大地上,完善“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鼓励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 推进人才队伍思想建设,激发内生动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大力在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加强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引领,使其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对人才的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不仅在政策上给予优厚的条件,更注重精神上的关心关爱,重视解决人才面临的实际困难,力争以平台吸引人、以事业发展人、以待遇留住人、以感情感化人,把党组织对人才的关怀和帮助落到实处,营造安身安心安业的人才生态,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增强其对党的教育事业的认同感、价值感和归属感。 省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与“双一流”建设息息相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统筹盘活学校人才资源,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绩效显著的人才队伍,以丰富的人才资源推动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湖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