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育视窗
2024-08-12 星期一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
多措并举 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效
程方启 楼建忠 蒋立正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是实现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高效配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始终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群为全国“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A档)。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学团队、产教融合平台体系、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为浙江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赋能“415X”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

  层次递进,方向多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院创新实施“双层次多方向+X个职业技能等级能力”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15个适应学生多元发展的专业方向,为每名学生提供至少两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选择,形成了“层次递进、方向多元”的人才培养范式,有效支撑了浙江省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成效显著,2023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学生参加各级竞赛获得60余项奖项。

  外引内培,科教融汇,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对标“四有”标准,紧扣智能制造产业链关键技术,以“三项能力”打造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团队。推动“三教”改革,建设模块化教学创新团队;对接产业升级,建设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团队。建成院士工作站1个;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支、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支、省级教学创新团队1支;建成省级大师工作室2个;培养与引进博士6名、省级专业带头人3名、浙江工匠3名、浙江省技术能手5名。

  联强引优,精准定位,创新产教融合平台体系

  学院与北京精雕集团、海克斯康集团、浙江凯达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引入智慧感知与管控、MES/PLM、数字孪生等技术,推进工业设备、软件、信息系统智能化,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关键环节打造智能制造技术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双主体、多元融合,学做交替”现代学徒制培养,开展员工专项技能培训,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入选国家教育部门现场工程师项目1个、校企合作生产实践典型项目1个;入选中瑞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项目1个;入选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训基地、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培育基地各1个;获批省级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5个。

  协同共建,高效聚合,构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技术先进、体制创新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集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果转化转移服务中心、技术创新研究所、产业学院等四种载体,协同建成服务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高地。与行业知名企业共建技术研发中心,致力于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与知名头部企业合作,建成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获批省级低温流体装备研发浙江工程中心1个、省级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研究服务中心1个;建成产教融合智能制造技术基地3个、工业机器人应用技能创新服务平台1个。

  搭建平台,精准定制,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依托国家实训基地、教师团队、培训基地和省级技术中心,搭建集技术创新、师资培训、技能提升于一体的高水平社会服务平台。围绕数字化设计、智能生产、柔性制造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为中小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制造工艺解决方案、新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等提供定制化服务,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先进装备制造领域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的重要基地。开发模具设计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1个、培训教材2本;开展数控车、数控铣、电工等培训与技能鉴定服务;承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5次。

  未来,智能制造学院将以学校升格为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为契机,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进一步探索现代学徒制、现场工程师项目等培养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培养匹配新型生产关系、符合市场需求、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浙江省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贡献力量。

  (程方启 楼建忠 蒋立正)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