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指出,要全面构建“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医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的交汇点,其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医学研究生教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构建以价值引领、能力进阶、质量保障为核心的自强卓越的育人体系。依托四川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培养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课程建设路径研究”,通过“三领航·三驱动·四护航”育人体系,为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 以“三领航”加强价值引领,提升思政引领力 华西临床医学院通过制度化组织建设强化政治引领、文化传承深化价值认同、环境营造培育职业使命。 组织领航,坚持党建带团建促班建,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打造“一支部一特色”品牌,通过党员学长制实现思想引领与学业帮扶并行。深化团建赋能,以“博士快车”医疗下乡联动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为载体,拓展实践育人路径。文化领航,将“关怀·服务”办院理念与“厚德精业,求实创新”院训精神凝练成日常行为准则,融入白袍授予、授位拨穗等仪式,举办诚信与职业精神教育活动,打造“华西青研谈”学术品牌,推动学术传承。环境领航,构建协同育人场域。以五一劳动节、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教师节、十一国庆节等为契机,开展庆祝表彰活动。寝室文化节建设实现职业精神具象化传播,选树优秀师生榜样,构建承诺立规、过程监督、荣誉激励的学术治理体系。 以“三驱动”赋能能力进阶,深化创新实践力 华西临床医学院以课程革新重构知识图谱、科研模式变革驱动能力跃迁、临床实践创新深化价值认同,实现医学教育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型。 智慧教学驱动融合化育人,打造梯度式课程体系,开设“名师有约”“未来医学+”等品牌课程,建设“学生培养智能驾驶舱”,提升教学决策水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科研创新驱动前沿化育人,形成智能监管与资源融通双轨驱动机制,自主研发科研记录和论文评审系统,实现全周期追踪预警,以赛促学,推动产教融合。临床实践驱动多元化育人,依托临床技能中心开展分层培训、强化高阶技能,通过“解语花”品牌优化就医体验,依托“博士快车”将基层需求转化为科研方向。 以“四护航”夯实质量保障,优化协同支撑力 华西临床医学院运用系统科学理论,通过管理流程再造提升治理效能、协同联动聚合育人资源、精准服务增强育人温度、心理关怀筑牢发展基线。 管理服务护航精细化育人,推行“导辅班”协同机制,依托“睦邻里小组”构成网格化管理。协同合作护航开放化育人,实施“导辅班+”工程贯通内部资源循环,联合公安部门筑牢安全防线并深化家校共育,拓展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强化产教融合基地建设。资助激励护航差异化育人,完善“奖助贷勤补”资助体系,支持受助学生开展基层医疗支援项目,形成受助、自助、助人的良性循环。心理关怀护航个性化育人,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依托心理辅导站提供分级干预服务,建立辅导员、心理师、系科班联动的处置机制。 实践路径:贯通“全周期”育人闭环 华西临床医学院通过“博士快车”“导辅班+”等实践载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医学教育实现从技术本位向全人培养的模式转型。 “博士快车”驱动知行转化,累计组织千余人次师生深入9个省份28个地区服务群众超5.6万人次,探索医学教育与基层需求深度嵌合的路径。形成“问题发现于临床、方法研发于实验室、成果检验于服务”的科研闭环,衔接理论与实践。“导辅班+”深化协同育人,贯通多方协作,依托全年育人月历开展思政教育,打造月度主题班会谱系,将职业精神培育、医学人文关怀融入科室轮转与学术活动,形成职责明晰、行动协同的育人模式。 华西临床医学院通过构建价值引领、能力进阶、质量保障“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致力于培育兼具家国情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卓越医学人才,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为新时代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华西方案。 (申文武 伍艳 张译文 苏白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