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要闻
2025-11-16 星期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实施党建“五大工程” 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
余小朋 葛明 徐若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实施“五大工程”,即“政治领航工程、思想铸魂工程、组织强基工程、文化润心工程、制度赋能工程”,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师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政治引领“有高度”、育人成效“有厚度”、党支部建设“有广度”、人文关怀“有温度”、事业发展“有力度”。

  实施“政治领航工程”,实现政治引领“有高度”

  学院党委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三突出三落实”。

  一是突出政治建设,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学院落实《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实施方案》和《关于学院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坚持党委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涉及办学方向、教师队伍建设、师生切身利益等的重大事项由党委会先行把关。制定《工商管理学院2025年主要发展指标》《工商管理学院改革与发展“十五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明确“强化党建引领”在学院发展战略中的首要地位。

  二是突出机制建设,落实民主集中制。学院制定《工商管理学院党委工作实施办法》《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会会议议事规则》,通过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党支部书记工作例会等,统筹学院各项工作,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确保议事决策科学,民主决策有效。

  三是突出阵地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学院制定《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实施方案》《工商管理学院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等制度,通过“党员教师+专职辅导员+班级导师+校外导师+学生骨干”五级联动,组建“红色宣讲团”,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行宣传阐释。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把方向、抓导向、管阵地、强队伍,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落细。

  实施“思想铸魂工程”,实现育人成效“有厚度”

  学院坚持思想引领,融入“三全育人”新格局。

  一是突出“大思政”引领。学院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拓展实践育人空间阵地,构建商科青年“实践育人共同体”。依托“青年实践团”“青年观察员”“青年实践地”“青年研习行”“青年成就展”5个载体,形成了新的实践教育体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学生团队获得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青春笃行”计划全国示范性团队、“镜头中的三下乡”全国优秀视频团队等国家、省部级荣誉20余项。

  二是突出“大先生”示范。学院制定《工商管理学院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贯穿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各环节。结合院史院情,实施“头雁领航、名师护航、润心助航、优企伴航、评价续航”的“教师培养五航工程”,启动“三代工商人”(开拓者、领航者和筑梦者)系列师德师风主题教育。

  三是突出“大统战”格局。学院培育“新时代丝路青年成长社”等思政品牌,参加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青年论坛等活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美美中南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室”入选首批国家教育部门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尼加提·雪莲花志愿服务队”获得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获批全国大学生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团建设单位,“新时代丝路青年成长社”获批全国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创新试点项目。

  实施“组织强基工程”,实现党支部建设“有广度”

  学院抓实组织建设,实现基层党组织“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标准建设。学院规范“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针对低年级学生党组织建设薄弱问题,打破传统按年级、班级设置党支部的模式,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组织体系。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委员会,依托社区设立党员发展观察点,通过“晓南初心”“青语倾听”“绿动共商”等品牌活动,在日常表现、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中考察入党积极分子表现,夯实党员培养发展全链条机制。制定《读·讲·行:工商管理学院学生党员培养质量工程纲要》《工商管理学院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加强党员考核管理。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吸纳,每年至少吸纳1名教师入党。

  二是坚持规范建设。学院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健全教师党支部书记履职尽责、培养培育、管理监督、激励保障、示范带动等机制,实现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涌现出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湖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湖北名师等先进典型。

  三是坚持创新建设。学院加强内外联建,实现从“单向优势”到“资源共享”。构建“1+1+N”立体化联建网络,即“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N个企业党支部(乡村党支部)”,与100余家单位开展党建共建、课题共研、人才共育,实现“专业有特色、党支部有品牌、育人有实效”。2024年,旅游管理系党支部深入鄂豫皖革命老区等13个重点区域,为121个村定制个性化旅游规划方案,党建领航赋能“文旅兴盛”,做强“田野党建”品牌。

  实施“文化润心工程”,实现人文关怀“有温度”

  学院坚持文化强院,培育文化品牌。

  一是传承红色基因。学院传承“由党创办、建校为党、发展为国、成长为人民”的红色基因,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与时偕行,弦歌不辍,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硬实力上“下功夫”,也在学院文化等软实力上“做文章”,激励着一代代商科青年始终“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

  二是弘扬“红商文化”。学院涵育“红色文化、首义文化、汉商文化、开放文化”,打造“商科党委中心组读书班”“商科教师读书班”“商科青年读书班”,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红色商科”教育。在学院发展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绿色创新”“负责任管理”等发展理念,建设具有深厚办学基础、强大办学实力、鲜明办学特色、远大办学理想的商学院。

  三是打造“六大工商”品牌。学院连续16年举办工商管理学院“榜样工商”颁奖典礼,设立学院“学科建设终身成就奖”。通过“书香工商、经管工商、志愿工商、礼冠工商、意扬工商和榜样工商”六大平台,推动学院战略资源、学术资源、人才资源和企业资源、校友资源全面融合,“引领前沿 扎根实践 彰显特色 勇于担当”的发展战略和使命成为学院师生、校友的共识。

  实施“制度赋能工程”,实现事业发展“有力度”

  学院夯实制度建设根基,实现“三个融合发展”。

  一是与思想引领融合发展。学院实行“党员成长成绩单”制度,针对党员成长的不同阶段设置思想表现、理论学习、实践服务、学业科研等个性化考核指标,设立“党员先锋岗”,通过“亮身份、明责任、寻初心、践使命”行动,加强对青年党员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强化思想引领“动力源”。涌现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青年典型,研究生周文倩、潘怡婷先后入选“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服务联合国机构项目”志愿者。

  二是与党支部特色融合发展。学院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中南商科学生党建工作法》和《中南商科教师党建工作法》。探索“党建+‘红色商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把好学生党员发展的“方向关”“思想关”“入口关”“培养关”“育人关”。统筹教学、科研、管理、思政和校友力量“五支队伍”,引导党员教师深耕“红色商科”育人导向。培育了两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以及全国首批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先进典型。

  三是与学院发展同频共振。学院持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学院规章制度100余项,在教学、科研、公共事务评议和绩效分配方面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激励化,为学院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提供坚强的制度支撑,为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近5年,工商管理学科建设实现新突破,建设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0门,承担国家级别项目70余项,“两金一部”立项数位居全国商学院前列,年均到账科研经费超800万元。

  未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将围绕“立足中南,面向世界,成为经管法融通的一流商学院”的愿景,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不断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中南大商科力量”。

  (余小朋 葛明 徐若冰)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