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海洋强国建设、助力区域发展,培养兼具“深海探测技术”与“深蓝报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是广东海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肩负的时代使命。面对“党建业务两张皮”难题与海洋特色发展需求,学院锚定“智‘电’融合,‘信’创未来”党建品牌,构建“四维筑基—四融驱动”立体化党建工作体系,将党建嵌入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攻关、社会服务等全流程,形成“品牌引领有方向、组织筑基有力度、融合驱动有实效”特色发展格局,为行业院校提供了可复制的“海洋特色电信人才培养方案”。 品牌领航:锚定“蓝色智核”,构建融合新坐标 学院以“智‘电’融合,‘信’创未来”党建品牌为引领,确定“海洋信息学科示范、蓝色人才摇篮”的目标。“智‘电’融合”推动党建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信创未来”以信息技术创新为核心,构建“党支部有品牌、党员有榜样、发展有方向”的党建业务共同体。 围绕党建品牌,学院秉持“一党支部一品牌一使命”理念,打造差异化党支部矩阵:电子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以“智联万物,信息赋能”为定位,物理与光电科学系教工党支部聚焦“智耀视界,光电启航”,海洋技术系教工党支部深耕“智探深蓝,技展宏图”,通信工程系教工党支部致力于“智通世界,信步网络”,自动化系教工党支部追求“智控驱动,引领科技”。通过“党委统筹—党支部唱戏—党员冲锋”机制,党委总揽全局定方向、调资源,党支部结合学科特色开展融合活动,党员在教学科研中先锋带头,推动党建品牌建设落地见效。 四维筑基:强化四大建设,筑牢发展根基 政治引领,构建治理新格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将党的领导融入治理全流程。完善《党委会会议议事规则》等制度,明确“三重一大”决策流程;构建“党委统筹—党支部落实—党员示范”三级联动体系,让党的领导贯穿管理、教学、科研各环节,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思想铸魂,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坚持“预防管控+理论武装”,构建全链条思想建设体系。实施“正导向、研形势、强武装、建制度、管队伍”五维工作法,近3年,完成30余名高层次人才政治考察,构建“1+2+N”阵地管理体系(“1”是指1个网络平台;“2”是指2个教育载体,即课程思政和教学科研团队;“N”是指多项责任把关),通过“周调度、月分析、季报告”舆情研判机制保障意识形态安全。创新“统学示范—联学协同—警学践行”机制,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党支部跨领域联学,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践,形成“学思践”闭环。 组织强基,提升组织效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按学科设党支部并动态调整,实现党组织全覆盖。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建设,开展达标创优工作,以评促建提质量。从严从实做好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注重在教学科研一线发展党员,设责任区、示范岗,引导党员“平常看得出、关键站得出”。 队伍赋能,强化人才支撑。以“三维培育”工程构建全链条培养体系: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形成“选拔—培养—使用—管理”体系,激发党支部书记活力;推进党员先锋示范工程,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先锋岗”,攻克5项“卡脖子”技术难题;创新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四融驱动:深度融合,激活创新动能 育人融合,打造“三全育人”生态圈。学院以《“蓝色工匠”培养方案》为纲,构建“思想引领—专业赋能—实践淬炼”体系。思想引领上,实施“红芯铸魂”工程,嵌入“海洋强国”模块,组建“课程思政创新团队”,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专业赋能上,设“党员导师工作室”,推行“选题共议—数据共析—成果共促”模式,形成“教授带团队、中青年带项目、学生党员带学弟”机制。实践淬炼上,通过“内培外拓”计划联建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与渔港改造、海洋设备研发,让学生在解决产业难题中长本领。 学科融合,塑造海洋信息“新高地”。立足“海洋电子信息”定位,构建“认证筑基—开放育才—协同强基”的学科发展体系。党员教师领衔推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主导制定“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促成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相关专业招生。实施“党员学术带头人领航计划”,构建“本硕联动”机制,搭建跨学科平台,推动学科向全球前1%迈进。 科研融合,培育科技创新“主引擎”。紧扣“党建引领科研攻坚”,构建“攻坚团队+先锋阵地+青年培育”科研生态。在智慧海洋通信等领域组建党员攻关团队,实行“科研项目党员领衔制”。将组织生活嵌入科研流程,开展“技术瓶颈破解会”主题党日活动。实施“蓝色青苗”计划,通过“月沙龙+季研学”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形成“关键处有党员引领”的攻坚态势。 服务融合,书写服务地方“新答卷”。以“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为抓手,构建“科技赋能—智力支撑—民生服务”体系。党员团队5年赴南沙获3000余组数据,支撑海洋资源开发;研发菠萝成熟度识别系统,助力徐闻农户降本30%;开发水质监测系统,促廉江养殖增产20%。党员专家智库为20余家企业解难题,促成10余项产学研合作,常态化开展“科技下乡”“电子义诊”活动,精准服务地方。 广东海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通过品牌引领与体系创新,推动党建与事业深度融合:组织力全面提升,学院党委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入选广东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教工党支部跻身“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及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育人成果丰硕,近3年,学生荣获省部级以上奖项400余项,学生党员占比在50%以上;学科建设实现突破,建成潘德炉院士领衔的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院士工作站,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并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顺利落地;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杨玉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实践证明,学院基层党建需抓牢四点:政治引领是根本,融合发展是关键,特色创新是动力,长效机制是支撑。学院创建的“三全融合”范式——以全链条覆盖串联办学治院各环节,以全要素协同释放聚合效应,以全周期创新激活党建活力,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也为涉海高校破解党建业务“两张皮”难题提供了“海洋特色+党建赋能”案例。 (袁仁广 刘雯景 吴建强 李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