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学前周刊·保教
2025-11-02 星期日
“大思政”引领 产教创联动 学教赛互促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学部构建材料类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黄峰 贾涓 胡骞 戴明杰 刘帅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学部立足学校的钢铁冶金特色,通过“‘大思政’引领、产教创联动、学教赛互促”等路径设计,构建了材料类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致力于培养“重担当、强基础、深融合、善挑战”以及工程创新能力突出的人才。

  构建“三层面三融通”思政育人模式

  学部充分发挥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和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引领作用,从“专业伦理”“哲学内涵”“社会担当”3个层面挖掘和设置教学内容,将“专业伦理与学科规律”“哲学内涵与学科原理”“社会担当与应用服役”相融合,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重视意识与行为的一致。构建“理论—实践—创新创业”全链条贯穿式思政育人模式,塑造学生的专业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担当。

  重构“四四交融”课程体系

  学部精简原有过时课程,升级专业核心课程,融合学科特色课程,新增应用导向课程,基于人才培养规律和专业知识特点,以一流课程强化专业理论基础,建成“基础、核心、拓展、实践”4个课程模块。基于涵盖材料研发全过程的一体化思路,紧扣现代工程思维,将材料“性能、结构、加工、服役”四要素课程群融入每个模块,重构了“四四交融”厚基础、强应用、递进式的课程体系。

  搭建“三三协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新平台

  学部深耕省级材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和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等,将其整合为“课程实验、企业实践、科学研究”三层次实践教学平台。优化“理论、创新、工程应用”三层次双向教学团队,以校企合作项目为驱动,打通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实现“链链协同”。

  探索“三层次三维度”工程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

  学生实现“学中赛,赛中学”:坚持“基础赛赛技能,挑战赛赛实践,创新赛赛素质”,在选拔培训、案例分析、项目引导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能力。教师实现“教中赛,赛中教”:坚持“教学比赛赛业务,指导比赛赛专业”,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专业实现“建中赛,赛中建”:依照国家标准,参与制定竞赛细则和人才选拔机制,并将其落实在理论、实践和创新创业教学环节;形成专业教学体系的评价标准、反馈机制和改进方式,在闭环运行中促进专业教学平台建设。

  人才培养效果斐然

  近5年,学部学生考研录取率及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超10%的学生进入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湖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部毕业生具备“肯干、能干、实干”的精神,满意度超98%。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特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500余人次。100余名学生获得材料热处理见习工程师资格认证。

  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学部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1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入选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2个,获批湖北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建成国家、省级材料类教学、科研平台6个。

  学部项目成果孕育国家及省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新工科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精品课程8门,省级本科课程思政项目1项。建设国家在线课程6门次,其中,在线课程“材料研究方法(二)”吸引了近万人次学习讨论。主编出版特色教材8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3部),译著、专著各5部。1部教材获得全国冶金类优秀教材奖。培养省级教学名师2名,在省级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奖3人次。

  示范辐射作用突出

  学部多次承办国家、省级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竞赛规则累计在百余所高校中示范应用。教师积极参加省级、校级教师教学设计创新大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等多种教学交流活动,获得省级、校级教学竞赛奖项30余人次,获奖教师在青年沙龙中进行示范课讲授2次。专业人才培养经验多次在教学论坛上报告交流。学部项目成果被各级媒体报道多次。学部与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东北大学、天津大学等全国兄弟院校积极分享交流,同时也接待了中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学校团队来校指导。

  (黄峰 贾涓 胡骞 戴明杰 刘帅)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