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0 星期四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金融学院
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提升教学管理效能
孟庆宇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金融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克明峻德、格物致知”的校训精神贯穿育人全链条,通过“全员—全域—全程”三重协同机制,构建财经学科底色、青年成长本色与时代需求亮色相融合的“三全育人”新格局;在制度层面实现育人主体、育人场域与育人周期的全覆盖,在行动层面推进教学管理提质增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人才。

  强化全员育人

  “三全育人”理念要求整合多元育人力量,形成协同共生的育人生态。学院秉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初心,联动政府部门、行业、校友等多元主体,同向同行、共建共享,织就横到边、纵到底的育人网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学院着力锻造一支学历层次高、结构优、业务精的高水平师资梯队;始终把师德师风置于首位,持续完善常态化、制度化建设;构建分层分类的培养培训体系,鼓励青年教师深耕教学竞赛与省级创新大赛,提升教学创新力与科研突破力;推动专业教师将就业育人系统嵌入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锚定清晰职业航向。

  强化学工队伍建设。学院系统打造以辅导员为核心、以共青团为纽带、以学生工作队伍为支撑的“三轴联动”育人方阵,通过职业化培训、项目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塑造政治坚定、业务精湛、服务有情的一流学生工作团队,提升育人效能。

  汇聚社会力量。学院深化校地、校企、校所协同,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共绘育人蓝图:与多家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师资培训、专业共建、教材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建智能金融学院,开设智能金融方向,实行“学院—企业”双主体培养,大一、大二阶段由学院夯实基础,大三阶段由企业导师授课,大四阶段由企业安排顶岗实习,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实现学生“毕业即上岗、上岗即上手”;近3年,学院获批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多项,持续以社会资源提升办学水平。

  注重全过程育人

  学院以系统论为方法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制度设计、资源整合与动态评估,建立“入学—发展—毕业”三阶段递进、闭环管理的全过程育人体系,实现教育管理从阶段性干预向全周期浸润的模式转换。

  新生阶段:加强前置引导与适应性干预。学院将新生教育视为全过程育人的逻辑起点。通过连续举办3场由院长、教研室主任共同主讲的专业认知与学业规划讲座,帮助新生完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规划”的身份转换;同步发布“四年成长路线图”,以可视化工具呈现课程、竞赛、证书、实习、升学、就业等关键节点的衔接逻辑,降低新生适应成本,提升专业认同感与目标清晰度。

  发展阶段:分类施策与动态支持。学院建立“学期诊断—学年复盘—毕业画像”的动态成长档案,由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组成的三维协同团队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进行分层分类指导。一是学业预警机制:针对学习困难学生实施“周提醒—月跟踪—学期帮扶”的闭环干预。二是升学支持机制:面向考研、出国等多元需求,设立多通道咨询及辅导,并引入往届优秀学生与校外专家开展靶向辅导。三是生涯赋能机制:学院提供模拟面试、商业路演、素质测评等模块化训练,实现学生需求与资源供给的精准匹配。

  毕业阶段:精准支持与长效陪伴。学院将毕业指导由“结果管理”升级为“过程陪伴”。一是需求调研:每年秋季学期召开毕业生代表座谈会,原汁原味记录学生诉求,建立问题台账并逐项销号。二是市场对接:构建“走出去—请进来”双循环就业市场,与多家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确保招聘信息精准推送至每名毕业生。三是能力增值:推出“职前加油站”项目,涵盖面试技巧、劳动法规、金融伦理与职业道德等模块。四是校友支撑:建立“校友群”,为毕业生提供持续的职业生涯咨询与资源链接,实现育人链条的有效延伸。

  实施全方位育人

  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行为特征为基点,实现精准施策。学院准确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特质,以系统论视角统筹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诸要素,构建“思政铸魂—专业筑基—创新创业赋能—实践砺行”四维共振的育人体系,推动人才培养模式迭代升级。

  构建思政教育体系。校院领导分别为学生上专题党课和“开学第一课”,要求学生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强化大局意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优异成绩提升本领;积极响应学校相关安排部署,把学风建设月作为提升学风的契机和基础,紧密结合金融专业实际,创新推出英语、数学及专业课“学习打卡+团队对抗”混合式活动,将优良学风由“外在规范”转化为“内在认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固化良好的学习习惯;高度重视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系列活动。

  构建专业教育体系。学院聚焦数字经济前沿,成功增设金融科技应用、金融服务与管理两个专科专业。同时,将“商业银行会计”“互联网金融概论”两门课程纳入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实行“3+1”教学模式,前三年夯实学科基础,第四年集中开展实训实习,分类培养专业核心能力、考研深造能力与国际化视野;将CFA(特许金融分析师)、FRM(金融风险管理师)、证券从业等职业资格认证内容嵌入课程模块,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标准无缝对接;定期邀请学界与业界专家举办“英文期刊写作”“金融科技前沿”系列讲座,持续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构建创新创业竞赛体系。学院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重视比赛竞赛的组织与培训工作,将“创新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引擎,构建“竞赛+项目+创业”三维培养体系,建立“院—校—省”三级选拔与导师陪跑机制,以学科竞赛、创业实践竞赛等为抓手,助力学生在科技创新中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突破。例如,组织参加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山东省选拔赛,凭借独特的创意和雄厚的实力脱颖而出,取得优异成绩。

  构建社会实践体系。学院始终坚持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着力点,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深耕“燕山调研”品牌,围绕乡村振兴、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主题,组织学生深入基层开展田野调查,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开阔视野,淬炼能力。

  (孟庆宇)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