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唱艺术作为集体性音乐实践活动,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美育价值,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文化自信及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载体。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美育教研室在教学与排练过程中,秉持“以声传情、以美育人”的教学理念,在声音技术训练、文化内涵挖掘、舞台实践创新和教学体系构建等方面开展了深入探索,着重培育学生在音乐技能与审美素养之间寻求平衡的能力,构建起由技术训练到美育实践的完整教学体系。 声音技术 在传统发声法中挖掘美育力量 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美育教研室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常会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音准和节奏的机械训练里,却忽略了声音背后所蕴含的情感表达与文化内涵。比如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腹式呼吸的技术要领,却不理解当气息支撑点从胸腔下移到腹部时声音质感会有怎样的微妙变化,这种训练虽能提升演唱技巧,却难以触及合唱艺术的美育本质。针对上述问题,学院特意设计了“声音与情感”主题实践项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经典合唱作品中体会声音技术。比如《黄河大合唱》中澎湃激昂的音响效果本身就承载着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在技术训练基础上很容易转化成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载体。所以要求学生先完成个人发声状态的测试分析,在不同情感状态下以及不同呼吸支撑点的控制当中,分别以相同的旋律片段为训练对象进行定性对比练习,建立声音表现曲线,掌握气息控制及共鸣运用对音色变化的影响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最初的机械模仿转变为主动思考,增强气息的深度支撑,让声音线条更饱满,仿佛在诉说内心的坚定信念,延长共鸣腔体的开放时间,使音色更温暖厚重,好似在传递温暖的人文关怀,让技术训练不再只是程序性的重复,而是转变为美育实践的重要方法。 在《长江之歌》排练过程中,学生们最初只是单纯追求音准和整齐度,并未深入理解作品的文化情感内涵。教师适时启发学生思考这样的旋律线条象征着什么,它是代表中华民族奔流不息的精神品格还是展现大江大河的壮阔气势,是体现改革开放时期的蓬勃朝气抑或是表达对祖国山河的深情赞美,通过调整不同呼吸节奏和共鸣状态,隐藏在旋律线条背后的文化内涵显现出感人的力量与深刻的美育价值,实现从单纯的技术训练到深度的美育实践转变。学院积极引导学生突破单一声部限制,尝试多声部融合实验,比如把男声低音部与女声高音部进行音色混合,让合唱音响在层次对比中形成独特和声纹理,同时运用分组轮唱进行立体化表现产生交相辉映的音响画面效果。 文化挖掘 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为避免传统教学停留在作品背景介绍的层面,使学生缺乏深入的文化体验及情感共鸣,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引导学生从解读经典作品开始入手,分析《春晓》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古典诗词和现代合唱的结合,仿佛让时空产生奇妙对话,传统与现代通过艺术形式实现了完美融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演唱一首民歌作品和演唱一首创作歌曲会呈现出怎样不同的文化表达,使他们学会用声音语言述说文化故事的内涵。指导学生将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到合唱表现之中,争取展现文化所具有的厚重感,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合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教育价值更加突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民族的精神追求。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引导学生挖掘动态文化表达,采用情景化演出方式去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时代价值,并将其转化为生动鲜活的艺术呈现形式,将文化记忆融入到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舞台实践当中,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学院“以文化人、以美育心”教学实践带来重要启示,尝试让学生运用齐鲁文化元素进行歌曲创作,把孔孟思想、泰山文化以及儒商精神等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到合唱创作与表演中,对这些地域文化特色展开深度阐释并进行艺术化呈现,让这些文化元素借助音乐载体产生时代共鸣,最终呈现出的艺术效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紧密联系起来,二者相互促进实现更好的育人效果。 舞台实践 探索“技能训练+审美体验+育人实践”“三位一体”教学范式 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学院逐渐摸索出“技能训练+审美体验+育人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范式,避免了技术教学与美育培养结合不紧密的情况,让学生实现从“学习”到“体验”再到“成长”的跨越。 首先在技能层面,保留了传统声乐训练课程,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设置艺术实践日,要求学生不仅完成基础发声训练,还要进行表演创新实验。尝试用戏剧表演和舞蹈动作等多元素手段丰富合唱表现,探索不同艺术形式对音乐表现的独特变化。有学生巧妙将传统戏曲身段与现代合唱表演融合,形成独特的舞台呈现效果,让学生感受到艺术形式的无限可能。 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鼓励学生们大胆去尝试,让传统合唱表演从单一形式延伸至综合艺术呈现。有学生颇具创新性地把合唱作品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并且借助灯光舞美进行视觉方面的呈现,在舞台之上形成了立体化的艺术效果,巧妙地将“声光电一体化”理念转化成具象的舞台艺术实践。 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非常重视育人实践,教师带领学生们走进社区和企业等各类社会场所,用合唱艺术服务社会大众,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撰写详细的实践报告。帮助学生把经典合唱作品改编成适合不同场合的版本,并且配上精心设计的表演形式,充满了教育意义和艺术魅力,实现了技能审美与育人目标的深度融合。 在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看来,高校合唱美育的价值,在于声音训练中的文化传承,在于艺术实践中的精神熏陶,在于用纯净的音乐语言进行心灵对话。面对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新要求,高校合唱美育的生命力在于让合唱艺术超越单纯的技能训练,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成为连接个人成长、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的精神纽带。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育人实践,不仅传授艺术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如何用艺术方式感知世界、理解文化、塑造品格,从而担当起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使命。 (李敬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