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师引领——河南省生物科学师范生成长工作坊”是河南省教育部门立项建设的“河南省师范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示范性项目。工作坊是由信阳师范大学生物学教师教育专家工作室和生命科学学院“钟秀学堂”共同组建的“一体两翼”式师范生人才培养实体。工作坊秉持“名师引领、双向互动、多元一体、协同育人”的办坊理念,坚持以卓越师范生培养为中心,以成效产出为导向,持续提升工作坊建设质量,旨在全面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促进师范生全面成长与师生协同发展。 坚持理念引领 工作坊依托生物科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河南省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示范学院,在生物学省级重点学科、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的支撑下,探索在名师引领条件下,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综合素养提升路径。工作坊建立了中学、大学和教研机构的一线名师广泛参与的师范生高阶成长平台,通过开展名师讲座、技能培训、教学实践、交流研讨等,共同承担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课堂实施、班级管理、团队活动、评课议课、研课磨课等培养环节,全面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及教研能力。工作坊通过开展“名师课堂”“数智课堂”“双进课堂”“竞技课堂”“同伴引领”“红绿教育”“耕读教育”“职后反哺”等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构建了契合信阳师范大学师范生培养优势与特色的工作坊运行机制,不断总结建坊成果,形成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河南省师范生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探索实施路径 工作坊搭建了广阔的师生交流与交互学习平台,通过项目实施和案例教学,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联合培养模式创新。工作坊成立6个分坊并聘任分坊坊主,每学期遴选200余名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入坊研修学习。工作坊打造智慧教室、微格教室、“三字一话”实训室、AI课堂实训室、产教融合实训室、名师工作室、思政讲堂、国学讲堂、“敏思茶吧”和“心灵咖啡屋”等物理教学空间,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安排,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名师课堂”引领师范生专业成长。工作坊邀请全国及省级教育教学专家、中小学名校长等走进工作坊课堂,助力师范生提升专业素养。 “数智课堂”赋能师范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工作坊运用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和AI技术开展远程互动教学、云笔记学习、AI情境教学和AI评测等活动,提升师范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 “双进课堂”促进师范生协同培养。工作坊为强化师范生与中学一线教师的深入交流,安排师范生深入中学课堂,参加观摩课、研课磨课和跟岗研修等教研活动,同时邀请中学一线教师走进工作坊,对师范生进行教学设计、微课制作、说课训练和同课异构等方面的指导。 “竞技课堂”打磨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工作坊定期举办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微型课教学观摩活动、微型课教学设计比赛、“三笔字”竞赛、演讲比赛等,帮助师范生熟练掌握教学基本功。 “特色课堂”提升师范生综合素养。工作坊通过举办思政课堂、国学课堂、名著经典读书会、教学午餐会、师生下午茶、大别山精神红色教育、茶园绿色教育、耕读研学教育等活动,提升师范生人文素养和心理健康素养。 实践成效显著 工作坊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师范生能力与素养提升活动,取得了扎实的建设成效。工作坊为师范生提供了一个成长和发展的平台,增强了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使师范生在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养与职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工作坊建设以来,直接受益师范生800余人,间接受益学生2000余人。通过工作坊建设,师范生获得国家学科竞赛奖项30余人次,获得省级学科竞赛奖项50余人次,获得省级、校级、院级教学技能竞赛奖项100余项。工作坊教师获得各类教育教学奖励、荣誉以及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33项,其中获得省级教育教学奖励、荣誉18人次。工作坊通过实践,形成了完整的师范生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了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同时,工作坊激发了师范生对教育教学事业的热情,为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工作坊建设成效也被多家媒体报道,相关实践案例得到广泛推广,工作坊在校内外起到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了河南省师范教育质量的提升。今后,工作坊将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保障、评估与反馈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增加高阶性实践环节,丰富师范生职业实践体验,提升师范生就业能力;同时,通过不断实践、反思和创新,全面提升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的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卓越师范生的人才培养目标。 (饶本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