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基教周刊·考试评价
2025-10-13 星期一
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溶江中学
以“四个一体”推动思政课建设提质增效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溶江中学校长 李媛兰 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肖映胜

  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在此背景下,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自2021年起牵头推进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两所高中、两所初中、两所小学以及两所职专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效斐然。其中,湘西州溶江中学是一所高起点、高水平、有特色、现代化的中学,在与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谋“大中学思政课一体化”中群策群力,推陈出新,依托“四个一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破学段壁垒,贯通育人链条,创新融通路径,切实推进两校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与整体提质。

  融通目标一体设计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要“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核心和关键是青少年学生。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湘西州溶江中学的领导班子成员、思政课教师骨干、课程思政教师代表先后5次召开“大中学思政课一体化”专题会议,共同分析思政教育内在规律、大学生及中学生成长与发展规律、不同学段“各唱各调”割裂难题,共同设计两校思政教育的融通目标,即: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通过系统设计、分层实施,循序渐进,依托教育目标的连贯性、教育内容的层次性、教育方法的适切性以及评价体系的差异性,打造两学段协同育人格局,形成育人合力,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行为引导的内在统一,切实推进立德树人落地见效。

  师资队伍一体培养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推进大中学思政课一体化,关键也在教师。为了解决大中学思政课教师“各管一段”的问题,避免思政课教学内容重复以及衔接断层等现象,使思政课教学内容适应学生学习、认知、成长规律的递进式发展,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湘西州溶江中学注重师资队伍的一体培养,坚持集中培训、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打造大中学段“没有沟通壁垒”的“大师资”。在集中培训方面,成立思政课教师共同体,搭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的跨学段研修平台,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湘西州溶江中学领导带头授课讲师德、讲专业、讲教学、讲科研。在取长补短方面,开展学情分析、教材融通、案例研讨,促进互相合作、教教相长、专家对话,提升中学教师的理论水平,使大学教师的课堂更加鲜活。在互通有无方面,邀请大学教授、博士在中学课堂上举办“专家讲座”,聘请中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在大学课堂上开展“专家专访”,提升两个学段课堂的教学实效。

  教学教研一体贯通

  从教育规律和学生需求而言,初中生教育侧重体验感知,大学生教育则要强化使命担当。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湘西州溶江中学推进思政教学教研一体贯通,充分彰显思政教育“体验感知”与“使命担当”的相对独立与内在统一。

  首先,加强大中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与集中展示。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湘西州溶江中学思政课教师围绕“百年党史”“工匠精神”“道德观察”等主题开展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重点和教学方式,先后6次开展同课异构与集中展示,打造大中学段“没有围墙”的“大课堂”。

  其次,共建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依托吉首大学的湖南省高校思政工作优秀教研团队、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思政课“金课”、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湘西州溶江中学思政课教师共同申报湘西州跨学段名师工作室,开展教材研究活动8次,申报思政课教学专项项目3项、思政课教学经验交流活动5次。

  再其次,共建思政教育专业“三习”基地。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湘西州溶江中学共建吉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见习、研习基地,助推两校教与教、教与学、师与生的一体相长。

  主题活动一体推进

  吉首大学与湘西州溶江中学同处湘西州,属地的革命遗址、各类场馆、优秀文化为两校主题活动一体推进提供了必要条件。近年来,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湘西州溶江中学思政课教师先后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贺龙纪念馆、湘西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开展主题活动4次,2025年前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组织湘西州溶江中学学生参观吉首大学思政教育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组织吉首大学学生前往湘西州溶江中学“盛教亭”开展舍己救人、无所畏惧、无私奉献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依托湘西州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组织两校师生参观、体验优秀民族文化主题活动,展现了不同学段学生的精神风貌。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溶江中学校长 李媛兰 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肖映胜)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