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一场以数智赋能高等教育为核心的变革正在加速推进——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琢玉书院,集成1.6亿个市场主体数据模拟真实交易场景,搭建校级财经领域“驼灵”大模型,推出校级智慧教学辅助平台,推动AI赋能专业全覆盖…… “当前,学校正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数智化改革,将人工智能深度嵌入办学基因,让学生们既拥有扎实理论基础与专业技能,又兼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成为推动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首经贸党委副书记、校长吴卫星表示。 推动教学模式新变革 智慧教室的课堂上,与师生教学同步的多模态AI技术可以实时跟踪学生关注度、课堂互动频率等。通过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智慧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应用多样化教学资源,包括模拟实验、互动式课件、案例分析等。 去年,首经贸作为首批理事单位加入“星火高校联盟”,积极探索大模型应用场景。学校打造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智慧教学平台,推出“掌控融合MAX巨幕教学舱”“360度环球沉浸式教学舱”“AI无感知教学质量提升模态”等智慧教育场景,营造了更有质感和热度的教学体验。 “学生对这些变化反馈非常积极,选修课常常出现‘抢课’现象。”管理工程学院教授刘经纬说,“与以往课程模式相比,数智化转型具有明显优势:教学效率提高,教师可以更专注于指导;学生学习效果更好,实践能力显著增强;课程内容与时俱进,能够快速响应技术发展和国家需求。” 当前,学校正以“驼灵”大模型为基座,构建AI教育教学生态圈。“大模型涵盖了财经大数据库、智慧财经课程及智能体和大模型教学等工具,未来,学校将发布AI教育教学建设指南,让教与学更加贴近数智财经人才培养的应用场景。”首经贸教务处处长孙忠娟说。 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 “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力度是过去15年来最大的。”首经贸财政税务学院副院长陈蕾说,“60多门课程大纲重新设计,实现了专业数智赋能全覆盖。” 人才培养质量是改革的着力点。学校出台《推进本科专业数智化转型的实施意见》,重点建设学校数智化转型专业和微专业。在2025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该校进一步将数智化素养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推动全部专业完成数智化转型升级,完善学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三型一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财政税务学院资产评估专业获批学校首批数智化转型专业,智慧税务专业获批首批数智化微专业,财政学专业还获批建设首经贸首批数智转型特色班。陈蕾表示,三类试点分别代表了学校专业数智化转型的不同探索。数智化转型专业意味着教学理念、师资队伍、课程设计、教学场景以及实践基地建设的系统重构;微专业是以“通识+基础+专题”的方式,以数智赋能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特色班则希望用书院式、小班化的精心培养,探索数智赋能的精准教学范式。 为了推动教学接轨行业一线技术和需求,首经贸还加强校校、校地、校企合作,开设财经类高校“量子计算+金融”“智能金融芯片与算法设计”等课程,并与华为、京东以及门头沟区和密云区政府等签署合作协议,加强资源互融互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今年7月,由首经贸和清华大学共同发起,联合40余所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及头部企业组建的“中国数字经济联盟”成立,明确聚焦学术研究、产业转化、人才培养三大核心任务。 学科建设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特色。近年来,首经贸实施学科建设质量提升“突破工程”,加强对优势和特色学科支持,把数字经济作为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积极布局。 近两年,首经贸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新兴本科专业获批设立,数字经济专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审计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获批设立,为持续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力学科保障。 目前,学校已启动与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联合培养数字经济工作站博士后项目。“这些举措使学校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培养层次更加丰富。”首经贸党委书记王文举说,学校将坚持党建引领,加速数智赋能探索与实践,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