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0 星期五
西南科技大学
探索“生物技术+”创新实践育人模式
胡尚连 曹颖 陈珂 陈红春

  近年来,西南科技大学突出农科和中国科技城等优势,秉承“能力导向、学科交叉、科教产协同”育人理念,以“培养创新思维、强化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为人才培养总目标,以“夯根基、促交叉、强实践、彰特色”为原则,突破传统学科壁垒,以“生物技术+”为核心,融合多学科知识与前沿技术,培养学生跨学科创新思维与整合能力;遵循“基础—应用—创新—服务”逻辑,强调能力分级进阶,建立从知识掌握到实践创新的阶梯式能力发展路径,实现从“学”到“用”再到“创”的能力跃升;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为导向,推动教育教学与行业发展、社会服务深度结合,强化实践育人与社会责任感,构建“学习—实践—服务”的价值闭环。历经2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探索形成了“生物技术+”创新实践育人模式。

  构建能力递进“生物技术+”课程体系

  西南科技大学针对传统生物技术课程体系重生物类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基础实验技能、高阶创新缺失、能力进阶不足、难以实现“技术→创新→服务”能力提升的问题,构建了“三维联动”创新实践培养体系。通过强化创新思维,以“分子生物学”等8门核心课程筑牢学科基础,引入“人工智能与生物大数据”“合成生物学”等9门前沿课程,形成“生物技术+信息、+合成、+代谢”跨学科核心能力知识网络,支撑多领域问题解决能力。突出科技城军民融合与西南科技大学农林学科优势,创建“生物技术+农林、+医药、+环境”特色模块,开设“辐射生物效应”等12门特色课程,引入“浆用竹种质创新”等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形成“学科优势—产业需求—能力特长”培养路径,实现学科资源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以“验证→应用→创新→服务”为主线,开设工程训练、创新创业实践与生物技术综合实践,融入企业实践与产业调研环节,实现低年级兴趣训练、高年级科研融合,构建“基础训练—综合设计—创新应用”实践能力进阶培养体系,推动学生从基础操作向独立创新、技术服务递进,提升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

  打造“师资—平台—项目”三元融合培养路径

  为破解学科壁垒、师资单一、实践场景不足等问题,西南科技大学创新多元协同机制:组建“核辐射生物效应国防创新团队”等8个跨学科PI团队,联合企业共建产业教师队伍,形成“学术+产业”“双导师”育人模式,提升跨学科项目指导能力,实现跨界联合育人。依托国家原子能机构核环境安全技术创新中心、生物质材料国家教育部门工程研究中心等,整合生物学、农学、核科学等多学科资源构建共享平台,提供生物育种、生物质利用等真实跨学科实践场景35个,构建“国家实验中心+科技小院+共享实验室”多层次平台,实现学科资源与实践需求深度融合,为创新实践提供多场景保障。构建“启蒙、进阶、攻坚”三递进项目式学习共同体,以“真实课题—跨学科协作—创新实践”为主线,强化学生解决复杂问题创新能力;实施“多元—过程—发展”三维评价闭环,将技能达标、问题解决能力纳入核心考核,通过动态跟踪、自评互评与导师综评,形成多主体协同评价体系。

  创新“科教—校地—校企”三维协同育人机制

  针对教学科研产业协同不足、产教融合不深的问题,西南科技大学深化科教、校地、校企协同,构建“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校地联动服务地方发展”“校企共建实践资源”的联动机制,推动实践场景从实验室延伸至产业一线。以“生命大讲堂”为纽带,推动名师团队转化科研成果为教学案例,构建“科研项目—教学内容—创新课题”机制;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在科研实践中锤炼创新实践能力;与地方政府部门共建峨边笋用竹等国家科技小院,将“移动课堂”建在产业一线。学生参与“竹材高值利用”等校地合作项目,实现“教学实践—技术服务—乡村振兴”联动,强化服务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与科伦药业等龙头企业共建实践基地、“植物细胞工程”等四川省高阶课程,开展“天然药物生产”等技术攻关,建立“师资互聘—课程共研—基地共享”机制,提升创新潜力,实现“科研—教学—实践—服务”一体化育人。

  通过“生物技术+”创新实践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涌现出国家领军人才等一批优秀毕业生。升学率从改革前15%提升至43%,多名学生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深造。“竹梦之旅”团队扎根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科技小院,开展的“竹笋产业化”项目推动竹笋产值提升30%,获央视专题报道;“甘氨酸甜菜碱农业应用”项目攻克农业技术难题,获“挑战杯”揭榜挂帅国奖。专业建设成效显著,生物技术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带动农学、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入选国家、省级“双万计划”。获批国家、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5个,国家级别农业科技小院1个、省级科技小院7个。多名教师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核心成员;教师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连续4届在四川高校细胞生物学青教赛中获特等奖等奖项,获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中青教赛卓越教学奖。立项多门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四川省高阶及智慧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植物细胞工程》教材入选四川省“十四五”规划教材,被国内多所高校采用。学校获评四川省第三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西南科技大学创新构建的“生物技术+”创新实践育人模式,为地方高校破解“理论教学与产业需求脱节”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未来,西南科技大学将进一步深化“生物技术+”模式的内涵建设,培养更多“懂技术、善转化、能创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突破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持续动力。

  (胡尚连 曹颖 陈珂 陈红春)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