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思政教育与清廉学校建设融合发展,是百色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构建“价值引领—制度保障—文化浸润—实践创新”“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加强思政教育与清廉学校建设的协同联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支撑。 思政教育与清廉学校建设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学校加强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清廉学校建设以“廉洁从政、廉洁从教、廉洁育人、廉洁修身”为目标,通过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生态,培养师生崇廉尚洁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思政教育与清廉学校建设均坚持立德树人,共同服务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目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管理服务等场域既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清廉学校建设的关键领域。例如,学校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廉洁元素(生物专业的职业伦理、工程专业的学术规范等),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开展廉洁主题辩论赛、清廉榜样评选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浸润式教育,实现思政教育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的转化。 思政教育与清廉学校建设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价值引领体系:夯实融合发展的思想根基 深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廉洁元素挖掘。学校在思政课程中增设“新时代廉洁文化”专题,在专业课程中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融入廉洁教育。例如,法学专业讲授“廉政法治”,经济学专业讲授“财经纪律与职业伦理”,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廉洁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 强化教师队伍的廉洁素养培育。将廉洁教育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师德师风考核体系,通过开展“廉洁从教”专题培训、签订师德承诺书、评选“清廉教师”等活动,引导教师将廉洁自律要求转化为育人自觉。例如,建立“教师廉洁履职档案”,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学术诚信表现等纳入考核指标,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完善制度保障体系:构建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 建立“大思政”与“大廉洁”协同工作机制。成立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思政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工作部)、纪检监察部门、教务处、宣传部等多部门协同联动,形成“顶层设计—部门落实—师生参与”的工作格局。例如,将清廉学校建设纳入学校年度思政工作要点,定期召开融合发展推进会,解决资源整合、考核评价等关键问题。 完善廉洁风险防控与思政教育效果评估体系。在廉政风险高发领域建立“思政教育前置”机制,通过开展廉政谈话、风险点排查工作,有机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从源头上防范腐败问题;将清廉教育成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如设置“廉洁实践”学分),纳入学校思政工作考核指标,形成“过程考核+结果运用”的闭环管理。 (三)创新文化浸润体系:营造融合发展的校园生态 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廉洁文化品牌。挖掘校史中的廉洁元素,如建校先贤的清廉事迹、校训中的廉洁内涵,开发廉洁文化校本课程,创作廉洁主题的话剧、短视频等文艺作品,建设校园廉洁文化长廊、清廉图书角等实体阵地,让廉洁文化融入校园景观。 开展沉浸式廉洁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调研基层廉政建设案例”社会实践活动和“廉洁知识进社区”志愿服务,举办廉洁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廉洁价值的认知。 (四)拓展数字赋能体系:创新融合发展的载体形式 搭建“互联网+廉洁思政”智慧平台。拍摄百色学院廉洁教育微短剧,整合廉洁政策解读视频等理论学习资源、廉洁知识闯关游戏等互动模块、监督举报功能,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提供个性化教育内容。例如,在学校网站开设“清廉百院”专栏,举办学校文化艺术节,通过红色革命短剧、情景模拟等形式提升清廉文化教育的趣味性。 运用新媒体实现精准化传播。针对学生特点,在不同平台制作“廉洁微故事”系列短视频,以榜样教师、优秀学生为主角讲述廉洁故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廉政教育虚拟展馆”,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历史上的清廉故事,增强教育的代入感和实效性。 未来,百色学院将持续构建“思想引领有高度、制度保障有力度、文化浸润有温度、数字赋能有亮度”的融合发展模式,使廉洁基因与思政元素在校园场域中深度交融,为培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黄斌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