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十四五”专项规划提出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级别现代农业产业园。2024年,桂林永福罗汉果全产业链总产值超百亿元,成为区域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之一。桂林师范学院针对地方特色产业与职教专业对接不够紧密、融合不够深入的问题,长期深耕产业链和人才链的研究,特别是以罗汉果全产业链为轴心,联合桂林罗汉果小镇、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于2022年成立了罗汉果产业学院,聚焦行业岗位需求,着力在强化学生专业基础、创新精神和实战能力上下功夫,打造了“四链贯通”的食品药品专业群,构建了“立德精技共育”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政校乡企”四维共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大地课堂”服务乡村振兴,实现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双向奔赴。 对接产业链 布局食品药品专业群 专业群是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支撑。桂林师范学院联合罗汉果全产业链企业技术专家,以罗汉果“组培—种植—提取—检测—研发—生产—营销”七大关键环节为轴心,重构药品生产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分析检验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4个专业,组建了食品药品专业群,形成了“产业链—专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贯通”的专业群模式,建立“企业导师工作站”等实践育人载体,适时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快推进课程教学内容迭代和教学方法创新,着力提升学生的岗位适配能力。学校共计为罗汉果产业链输送技术骨干6000余名,专业对口服务企业达27家,部分毕业生在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吉福思罗汉果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成长为技术骨干,32%的毕业生参与企业技改项目研发工作,助力区域企业技术升级率达到43%。 打造实践平台 切实提高师生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平台是培养师生综合素质的基石,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载体。桂林师范学院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食品药品专业群打造了一系列实践平台,拥有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个、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培养对象1名。目前,专业群已建成罗汉果主题展馆、工厂化育苗实训室、药用植物园、制药工程实训中心、食品药品检测中心、食品加工实训中心以及电子商务营销实训中心等实践平台,实现实习实践与产业链精准对接。食品药品专业群积极将科研平台优势转化为创新人才培养优势,着力把科研活动打造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丰沃土壤,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攻关,发挥科研引领性效应,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新精神。近5年,学校孵化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8项,其中,“罗汉果深加工技术优化”等5个项目实现产业化应用,创造经济效益超5000万元。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赛事中荣获自治区级奖项11项,形成“以赛促创”的良性循环。建立“企业命题—师生解题—成果转化”的创新机制,学生参与企业横向课题1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8篇,获国家专利授权4项,创新成果转化率提升了56%。 教育赋能产业 助力罗汉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食品药品专业群创新打造“大地课堂+电商直播”模式,与罗汉果产业实现双向奔赴。学院于2023年、2024年获批自治区级示范性产业学院和桂林市创新联合体,建立了“企业出题、学校解题、乡村用题”的协同创新路径。团队联合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桂林市“高质量罗汉果种苗高效繁育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攻关,以“大地课堂”为载体,形成“课程下乡、技术入户、成果惠农”的沉浸式教学体系。2019年以来,团队在资源县车田村开展示范种植,学生通过“大地课堂”向农户提供技术服务,联合企业年育苗1500万株,带动山区农户种植罗汉果20万亩以上,种植区域扩展到贵州、湖南等地区。学校驻村第一书记黄勇打造的“车田村模式”助力该村入选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获2021年度“广西家庭农场示范场”“森林体验基地”等称号,吸引32个行政村前来考察学习,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桂林师范学院与桂林百寿元食品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罗汉果胖大海茶、罗汉果陈皮茶、罗汉果老姜茶、罗汉果桂花茶等一系列产品,并打造罗汉果电商销售平台,累计培训农户5000余人次,孵化农村电商团队45支,带动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增长40%,助力乡村振兴与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地方特色产业需要大批“懂技术、通产业、能扎根”的复合型人才。未来,桂林师范学院将不断创新服务地方特色产业的专业群建设模式,解决“专业匹配度低、学生实践能力弱、产教融合度不足”的问题,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谢明 邓卫星 邹碧群 方毅林)
|